【题目】某课外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SO2性质的研究。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SO2属于____(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①图中D装置可用来验证SO2具有该性质,其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当向该装置通入SO2时,A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2)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2具有___性。
①当向该装置通入SO2一段时间后,可观察C中实验现象为___,说明SO2具有_____性。
②如验证SO2还具有另一方面的性质,可选择的药品是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
A.过氧化氢 B.浓硫酸C.氯水 D.硫化钠溶液
(3)B中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_性。
(4)多余的SO2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性 滴加酚酞的NaOH稀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H2O+SO2H2SO3 氧化性和还原 溶液褪色 还原 D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褪色 漂白 SO2+2OH-=SO32—+H2O
【解析】
(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在A中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B中品红褪色,具有还原性,可在C中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检验二氧化硫的酸性,可在D中用滴加酚酞的NaOH稀溶液检验,E应为尾气处理装置;
(2) 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2的性质,二氧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可与高锰酸钾、硫化钠等溶液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3)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
(4) 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2SO3和水。
(1) 二氧化硫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①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因此要验证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必须和碱反应,例如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但亚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无色溶液,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可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检验亚硫酸钠的生成,即D中盛放的液体是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②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方程式为H2O+SO2H2SO3。亚硫酸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使其溶液呈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①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则C中实验现象为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②要证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则必须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且和二氧化硫不反应,故B错误;
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故C错误;
D.硫化钠具有还原性,能被二氧化硫氧化生成单质S,因此可以验证SO2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4) 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2SO3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33℃,沸点:73℃,遇水易反应。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ICl3,制备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装置甲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B.装置乙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说明丙装置可能发生堵塞
C.装置丙中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Cl2
D.装置丁中生成ICl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A.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2倍B.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 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D. 加少量冰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磁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xS(S为-2价),既含有Fe2+又含有Fe3+。将一定量的该磁黄铁矿与盐酸完全反应(注: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2.4 g硫单质、0.425 mol FeCl2和一定量H2S气体,且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该磁黄铁矿FexS中,x=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
A. 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
B. 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2)>p(O2)
C.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2)>V(H2)
D.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2)>m(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考古发掘出的古代青铜器(含铜锡等金属)表面经常出现小孔腐蚀,这是一种电化学腐蚀现象。小孔腐蚀的过程及铜腐蚀产物(铜锈)的成份如下图所示:
已知:2CuCl+H2OCu2O+2HCl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氧气是正极反应物B.铜锈的成份与氧气浓度、pH有关
C.图2中,Cl-从小孔内向小孔外移动D.青铜中的锡也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持pH的稳定对生命体的生理活动、化学电源的高效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1)常温下,在不同试剂中加入酸或碱后体系pH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试剂 | pH | ||
初始 | 通入0.01 mol HCl气体 | 加入0.01 mol NaOH固体 | |
i.1 L H2O | 7 | a | 12 |
ii.0.10 mol CH3COOH+0.10 mol CH3COONa配制成1 L的溶液 | 4.76 | 4.67 | 4.85 |
①a=____________(忽略通入HCl气体前后体系的体积变化)。
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试剂ii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试剂ii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a. c(CH3COOH)>c(Na+)>c(CH3COO-)
b. 2c(H+)=c(CH3COO-)-c(CH3COOH)+2c(OH-)
c. c(CH3COOH)+c(CH3COO-)=0.2 mol/L
④由表中数据可知,试剂ii的pH受一定量的酸和碱的影响不大。溶液的这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HCl—NaCl b. Na2CO3—NaHCO3 c. NH3·H2O-NH4Cl d. KOH—KCl
(2)缓冲溶液应用在某种液钒电池中能稳定电池的输出电流,该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电池的总反应如下:
Zn+2VOSO4+2H2SO4ZnSO4+V2(SO4)3+2H2O
已知:VOSO4和V2(SO4)3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VOSO4=VO2++SO42-;V2(SO4)3=2V3++3SO42-;
①放电时,B室中c(H+)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结合化学用语说明理由:______。
②充电时,A室中的c(H+)变化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 | Cl2具有还原性 |
B |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 Cl2具有酸性 |
C |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Cl2具有漂白性 |
D | KI淀粉溶液变成蓝色 | Cl2具有氧化性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信息,推断元素,按要求回答问题:
信息 | 问题 |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 | (1)X一定不是__ A.氢 B.碳 C.氧 D.硫 |
②一定条件下,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 (2)这四种元素中有铝元素吗?__ |
③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 (3)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 |
④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 (4)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 |
⑤X与W同主族 | (5)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