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298398498
平衡常数K4.1×106K1K2
①试判断K1> K2(填写“>”“=”或“<”).
②如果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写为$\frac{1}{2}$N2(g)+$\frac{3}{2}$H2(g)?NH3(g),其平衡常数为K′,则K′与K的关系为D(填字母)
A.K′=K   B.K′=2K   C.K′=$\frac{1}{2}$K  D.K′=$\sqrt{K}$
(2)下列各项能说明合成氨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填字母)(反应是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Cu(NH32Ac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H<0,生产中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Cu(NH32Ac溶液吸收原料气中的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低温、高压.

分析 (1)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②如果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写为$\frac{1}{2}$N2(g)+$\frac{3}{2}$H2(g)?NH3(g),相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平方根;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判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而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
(3)CO可以使合成塔中催化剂中毒,需要除去;
吸收CO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在低温、高压下有利于CO的吸收.

解答 解:(1)①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K1>K2
故答案为:>;
②$\frac{1}{2}$N2(g)+$\frac{3}{2}$H2(g)?NH3(g)的平衡常数K′=$\frac{c(N{H}_{3})}{{c}^{\frac{1}{2}}({N}_{2}){×c}^{\frac{3}{2}}({H}_{2})}$,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frac{{c}^{2}(N{H}_{3})}{c({N}_{2})×{c}^{3}({H}_{2})}$,故K′=$\sqrt{K}$,
故选:D;
(2)a.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与物质的起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
b.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容器内压强不变,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如果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生产中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
吸收CO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在低温、高压下有利于CO的吸收.
故答案为: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低温、高压.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原理的应用等,侧重对学生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平衡常数及其单位与化学计算量有关,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溶液中的n (Cl-)与100mL 1mol/LAlCl3溶液中的n(Cl-)相等的是(  )
A.150mL 1 mol/L氯化钠溶液B.75mL 2 mol/L氯化镁溶液
C.50mL 3 mol/L氯化钾溶液D.50mL 1 mol/L氯化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NH4+、Cu2+、SO42-、SO32-、CO32-、Cl-、Br-、MnO4-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NH4+、SO42-、CO32-、MnO4-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Na+、K+离子至少有一种存在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若步骤④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电解法处理污水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若负载是酸性介质中将有毒的Cr2O72-转变为Cr3+的电解池.装置如图1所示,请用文字描述其工作原理阳极的金属铁放电得到的亚铁离子将Cr2O72-还原为Cr3+
若负载是进行三电极法污水处理的电解池原理如图2所示,增加的铁电极的可能作用是产生促使污物聚沉的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C8H8O2.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1:2:2:3,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核磁共振氢谱与红外光谱如图.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分子属于酯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B.符合题中A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有两种
C.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分子式为C8H8O2且分子中含苯环和-COOR(-R为烃基)的物质共有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图1所示.

①当左槽溶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②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绿色变为紫色.
③放电过程中氢离子的作用是参与正极反应和通过交换膜定向移动使溶液成电中性;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0.5mol.
(1)若负载是镀铜的电镀槽,则纯铜应该连接左槽(填左或右)中的电极.
(2)若负载是用石墨作电极,3mol/L KCl和0.5mol/L Al2(SO4)3的混合溶液的电解池时,图2电解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AD

(3)电解法处理污水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若负载是酸性介质中将有毒的Cr2O72-转变为Cr3+的电解池.装置如图3所示,请用文字描述其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阳极的金属铁放电得到的亚铁离子将Cr2O72-还原为Cr3+
(4)若负载是进行三电极法污水处理的电解池原理如图4所示,增加的铁电极的可能作用是产生促使污物聚沉的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A、B、C、D、E、F 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若所有转化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D、E含有同种金属元素,F为强碱(部分产物略去)
则A+B→C+D的离子反应式为4H++AlO2-=Al3++2H2O,C为同周期元素构成的1:1型化合物,则C的电子式为
(2)若A、D、F 为单质,B、C、E为化合物,B为两种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则E的化学式为CO,
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4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代.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B.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单晶硅可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原电池和电解池可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
C.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D.利用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属于电化学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11.0g 由${\;}_{1}^{2}$H和${\;}_{8}^{18}$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所含中子数为6NA个,所含氢原子数和0.25mol CH4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
(2)12.4g Na2R中含Na+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62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