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X、Y、Z、M、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X 与 Z 可形成 XZ2 分子;Y 与 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76g/L;W 的质子数是 X、Y、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fra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 M 与其它元素形成的 1:1 型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XZ2 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原子半径:W>Z>Y>X>M
D.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 W 的单质

分析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 -1,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0.76g•L -1×22.4L/mol=17g/mol,考虑为NH3,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故Y为N元素,M为H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5=10,结合X与Z可形成XZ2分子,故Z处于第ⅥA族,X处于第ⅣA族,所以X为C元素,Z为O元;W 的质子数是 X、Y、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frac{1}{2}$,及W质子数为$\frac{1}{2}$(6+7+8+1)=11,所以W为Na元素.

解答 解: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 -1,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0.76g•L -1×22.4L/mol=17g/mol,考虑为NH3,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故Y为N元素,M为H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5=10,结合X与Z可形成XZ2分子,故Z处于第ⅥA族,X处于第ⅣA族,所以X为C元素,Z为O元;W 的质子数是 X、Y、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frac{1}{2}$,及W质子数为$\frac{1}{2}$(6+7+8+1)=11,所以W为Na元素.
A.M为H元素,可以与钠形成的1:1化合物NaH,Na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CO2 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应是W>X>Y>Z>M(即Na>C>N>O>H),故C错误;
D.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冶炼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以元素推断为基础,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试题难度不大,但题目一反通常习惯,并不是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排列的,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思维陷阱,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不注意这一细节,一旦陷入习惯上的思维定势,就会跌入这个陷阱,无法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由Na、Mg、Al、Zn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2克,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5.6LH2(标况),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  )
A.NaB.MgC.AlD.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主要操作有:①用药匙向烧瓶中加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并将导气管放入集气瓶中;②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置石棉网;③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则比较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B.②③④①⑤C.②③⑤④①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上口通入,下口流出
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配制1.00 mol/L 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会使人患“低血糖”症
B.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C.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只有三种,它们互为同系物
D.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两者的反应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FeCl2完全被氧化成FeCl3
B.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6H5ONa,说明C6H5OH的酸性强于H2CO3
C.向漂白粉上加入较浓的盐酸,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该漂白粉已经失效
D.向浓度均为0.1 mol•L-1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C(s)+O2 (g)═CO2(g)△H1<0                    ①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 (g)═2CO2(g)△H3<0             ③
2H2(g)+O2 (g)═2H2O(g)△H4<0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放出的热量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是:△H1=△H2+$\frac{1}{2}$(△H3+△H4).
(3)已知C(g)+$\frac{1}{2}$O2 (g)═CO(g)△H<0  判断△H1<△H(填>或<或=符号)
(4)12g 炭粉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110.3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frac{1}{2}$O2 (g)=CO(g)△H=-110.35 kJ•mol-1
(5)煤炭作为燃料采用途径II的优点有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放热多,污染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能证明淀粉部分水解成葡萄糖的试剂是(  )
A.淀粉-碘化钾溶液和溴水B.氢氧化钠溶液与碘水
C.新制Cu(OH)2悬浊液与碘水D.碘化钾溶液与碘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B=0.014mol(L•min)-1
(2)与①比较,②、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条件和判断的理由:
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3)该反应的△H>0,判断其理由是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