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可用二氧化碳扑灭
B.将二氧化硅溶于水可制得硅酸胶体
C.烘焙食品时加入小苏打可以使食品蓬松
D.用氧化铝制成的坩埚可用于加热苛性钠固体

分析 A.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C.烘焙食品时加入小苏打,生成二氧化碳;
D.氧化铝与NaOH反应.

解答 解:A.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应选沙土扑灭,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制备硅酸,故B错误;
C.烘焙食品时加入小苏打,生成二氧化碳,则可以使食品蓬松,故C正确;
D.氧化铝与NaOH反应,应选铁坩埚用于加热苛性钠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五层膜材料常用于汽车玻璃中的电致变色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外接电源下,通过在膜材料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对器件的光透过率进行多级可逆性调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B外接电源负极时,膜的透射率降低,可以有效阻挡阳光
B.当A接电源的正极时,此时Li+脱离离子存储层
C.当A接外接电源正极时,电致变色层发生反应为:LiWO3-e-=WO3+Li+
D.该电致变色系统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离子导体层中Li+的量可保持基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
A.晶体硅B.食盐C.干冰D.金属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滴加试剂至过量时,现象正确的是(  )
A.Ⅰ的烧杯中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B.Ⅱ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C.Ⅲ的试管中放出大量气体D.Ⅳ的试管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甲同学将Na2O2分别与H2O和浓盐酸反应,有如下现象:
实验序号使用药品现象
Na2O2、H2O①试管壁发热
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Na2O2、浓盐酸①试管壁发热
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I中: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
(2)证明无色无味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实验Ⅱ中:
(3)根据现象②、③,推测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l2,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Na2O2+4HCl(浓)=2NaCl+Cl2↑+2H2O.
(4)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与实验Ⅰ相同的气体,原因是黄绿色溶液中存在H2O2,加入MnO2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立即产生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固体,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为(  )
A.2:1B.1:1C.1:2D.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稀硝酸的氧化性.
同学们使用装置Ⅰ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在实验开始时,由于试管中空气的存在,同学们观察到试管中产生了红棕色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2NO+O2═2NO2
(2)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到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同学们用装置Ⅱ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试管,一段时间后,再滴加稀硝酸.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产生CO2排出试管中的空气.
(3)为了进一步从微粒角度研究稀硝酸的氧化性,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同学另取一支试管,加入铜片,再加入硝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上方有浅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
②乙同学将装置Ⅱ中的稀硝酸替换为相同浓度的硝酸钠溶液,并重复(2)中的实验步骤.为确保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则在操作中需要控制稀盐酸过量.
③依据①、②中的实验,从微粒角度分析,你对稀硝酸氧化性的认识是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表现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铬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工业上冶炼铬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

(1)写出铬铁矿焙烧的化学方程式:8Na2CO3+4Fe(CrO22+7O2 $\frac{\underline{\;煅烧\;}}{\;}$8Na2CrO4+2Fe2O3+8CO2↑,步骤Ⅰ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填操作名称);
(2)步骤Ⅱ中可加入Na2S溶液实现转化,反应后的滤液中有Na2S2O3,该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8CrO42-+6S2-+23H2O═8Cr(OH)3↓+3S2O32-+22OH-
(3)步骤IV中电解熔融Cr2O3的阳极反应式为2O2--4e-=O2↑;
(4)K2Cr2O7可由KCl和Na2Cr2O7反应制得,根据图2所示溶解度曲线图,简述能制取K2Cr2O7晶体的原因在60℃以上蒸发溶剂,NaCl溶解度最小,易沉淀,从而使反应KCl+Na2Cr2O7═K2Cr2O7+2NaCl↓ 发生,因K2Cr2O7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取滤液降温结晶,即得K2Cr2O7晶体;
(5)已知Cr(OH)3的Ksp=6.3×10-31.若地表水铬含量最高限值是0.1mg/L,要使溶液中c(Cr3+)降到符合地表水限值,须调节溶液的c(OH-)≥$\root{3}{\frac{6.3×1{0}^{-31}}{\frac{1×1{0}^{-4}}{52}}}$(只写计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D.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吸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