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金属铜,用如图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A中加入的物质是纯净物,则其可能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NH3↑+CO2↑+H2O或(NH42CO3═2NH3↑+CO2↑+H2O.
(2)B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或生石灰,其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无色液体.
(5)E中收集到的气体经测定在标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该气体是N2,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

分析 根据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所以A处是产生氨气的反应,用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得到氨气,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用碱石灰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氨气易液化,所以氨气和氮气通过冰水冷凝得液氨和氮气,所以E出来的气体是氮气,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根据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所以A处是产生氨气的反应,用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得到氨气,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用碱石灰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氨气易液化,所以氨气和氮气通过冰水冷凝得液氨和氮气,所以E出来的气体是氮气,
(1)A可能是纯净的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分解得到氨气,反应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或(NH42CO3═2NH3↑+CO2↑+H2O,故答案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NH4HCO3═NH3↑+CO2↑+H2O或(NH42CO3═2NH3↑+CO2↑+H2O;
(2)B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干燥水,故答案为:碱石灰或生石灰;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C中发生反应: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所以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答案为: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4)氨气易液化,所以试管底部出现无色液体,故答案为:出现无色液体;
(5)C装置出来的是氨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经冷却氨气变成液氨,所以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2;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
故答案为:N2;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干燥以及氨气的还原性方面的知识,结合实验来考查,增加了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在常况下容器A中盛有500mL蒸馏水,在容器B中盛有 500ml 1mol/L的盐酸,在烧瓶C和D中充满二氧化氮气体,并用导管将它们连通.向A容器中加入50g硝酸铵晶体,小心搅拌,使其迅速溶解;向B中加入10g苛性钠固体,小心搅拌也使其迅速溶解,随着A、B中固体物质的溶解,烧瓶C和D中气体的颜色变化是(  )
A.不变B.烧瓶C中颜色变深,D中变浅
C.烧瓶D中变深,C中变浅D.两个烧瓶中的颜色都变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表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铜片为51.2g.则生成0.2molNaNO3
B.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
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L
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03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某同学学习过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后,为了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现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Ⅰ.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Ⅱ.实验用品:碘化钠溶液、溴化钾溶液、溴水、氯水、四氯化碳.
仪器:(1)试管;(2)胶头滴管.(请填写两件主要的玻璃仪器)
Ⅲ.实验内容: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将少量氯水滴入盛有适量KBr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滴入氯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橙红色
将少量溴水滴入盛有适量NaI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滴入溴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紫色
Ⅳ.实验结论:(3)Cl>Br>I.
Ⅴ.问题和讨论:
①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4)原子半径越大得电子能力越弱
②由于F2如同Na过于活泼,很难设计一个简单的置换反应实验验证其氧化性强弱.试列举一项事实说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5)分别于氢气反应,F2更容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来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1)【提出假设】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假设2:I-还原性比Fe2+强;假设3:Fe2+和I-的还原性一样强.
【验证假设】
(2)利用以下装置进行试验

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C→E(按氯气流向的顺序用序号书写)
(3)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少量氯气,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能(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4)请在表中填写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置于A、B两支试管中;

向A试管中滴加KSCN;

向B试管中滴加淀粉:
①若A变红色,
B不变色则假设1成立
②若A不变色,
B变蓝色则假设2成立
③若A变红色,
B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
(5)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各反应物的用量.该小组称量1.52gFeSO4(M=152g/mol)和1.66gKI(M=166g/mol)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最多不能超过0.112L.(标准状况)
(6)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氯气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的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于是提出另一验证方案:往KI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就可证明二者的还原性强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2Fe3+=I2+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以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思考:(1)其他气体在一定情况下能否像氨气一样也形成喷泉?(2)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像H2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他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Ⅰ)制取氨气及喷泉现象的探究
(1)写出实验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收集氨气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1)图1为化学教材中的喷泉实验装置.该生积极思考,只要满足烧瓶内压强与玻璃管水柱压强的和小于烧瓶外的压强就可以产生喷泉.于是他设计了图2和图3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2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D.
A.Cu和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MnO2与稀盐酸  D.Na2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3锥形瓶中加入易挥发物质(如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下列的物质足量,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后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C.
A.浓硫酸           B.食盐            C.生石灰             D.蔗糖
(2)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图2(从“图1”或“图2”中选择)装置的原理相似.
(Ⅱ)该小组中某同学设计了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在装置A与B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C装置之后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2)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 3Cu++3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已知AgCl为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Ag2S为难溶于水和酸的黑色固体.常温下,Ksp(AgCl)=1.8×10-18,Ksp(Ag2S)=6.3×10-50.取AgNO3溶液,加NaCl溶液,静止,过滤,洗涤后,再加Na2S溶液,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转化成黑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l+S2-═Ag2S+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
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
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的种类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的种类较少
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4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稀硫酸;
(2)该学生需要量取2.7mL上述浓硫酸进行配制.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要求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线1---2厘米处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DEF
A.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线,继续加水至与刻线相切
B.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定容时仰视读数
D.在配制前用已知浓度的稀硫酸润洗容量瓶
E.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入烧杯中
F.溶液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