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精英家教网
A、利用甲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利用乙装置制取NO2,井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淀粉-KI溶液C、利用丙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D、利用丁装置分离沸点接近互不相溶的渡体混合物
分析:A、根据能否产生压强差判断装置的气密性.
B、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
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快氨水的分解,氨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A、甲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时,从右边玻璃管中加水至液面高于左边液面,若水柱差保持不变,则可以证明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乙装置铜和浓硝酸制备的二氧化氮气体,通过小孔进入小试管中生成碘单质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二氧化氮和碘化钾的反应中二氧化氮体现氧化性,所以不可实现实验要求,故B错误.
C、丙装置浓氨水遇生石灰产生氨气,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实验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进入右边试管收集即可,故C正确.
D、丁装置是蒸馏装置,主要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明确二氧化氮和碘化钾反应的方程式为:NO2+2KI+H20=N0+I2+2KO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I. 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写出过程Ⅲ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红棕色气体
产生红棕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编号 水温/℃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的
2
3
2 50 不足试管的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徐州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1)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H2C2O4
 60℃ 
.
 
K2CO3+CO2↑+2ClO2↑+H2O
2KClO3+H2C2O4
 60℃ 
.
 
K2CO3+CO2↑+2ClO2↑+H2O

(2)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温度计
温度计
;B也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应该是
冰水浴
冰水浴
(填“冰水浴”或“热水浴”)装置.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根据如图所示的NaClO2的溶解度曲线,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的操作步骤:
蒸发浓缩结晶
蒸发浓缩结晶
;②
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
;③洗涤;④干燥.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00mL试样;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滴定过程中,至少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的原因是
减少实验误差
减少实验误差

②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
135CV2
V1
135CV2
V1
g?L-1(用步骤中的字母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NaCl,通过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2)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浓硫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氧气.现需要你帮该同学设计一个方案,既要完成后续实验,又要探究有氧气产生的实验.仪器连接顺序为a→
c
c
b
b
→d→e→
i
i
h
h
g
g
f
f
→l→m.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的操作是
在m处,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复燃,若能,说明有氧气生成
在m处,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复燃,若能,说明有氧气生成
,写出浓硫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Mn02+2H2SO4(浓)
 加热 
.
 
2MnSO4+O2↑+2H20
2Mn02+2H2SO4(浓)
 加热 
.
 
2MnSO4+O2↑+2H20

(3)实验中可观察到③的锥形瓶里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紫色→红色→无色→黄绿
紫色→红色→无色→黄绿

(4)取出④中的集气瓶进行氯气与铜的反应实验,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用坩埚钳夹住一束细铜丝,灼热
用坩埚钳夹住一束细铜丝,灼热
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实验中有同学提出应该在集气瓶底部先放少量的水或细沙,你认为是否一定要放?
不需要
不需要
(填“是”或“否”);理由是
实验中生成的是烟而不是温度较高的固体熔融物,不会使瓶底炸裂
实验中生成的是烟而不是温度较高的固体熔融物,不会使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1. A.
    利用甲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B.
    利用乙装置制取NO2,井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淀粉-KI溶液
  3. C.
    利用丙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4. D.
    利用丁装置分离沸点接近互不相溶的渡体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