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HN03和 HN02是氮的两种重要含氧酸.HN02能被常见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在酸性条件下也能被亚铁离子、碘离子还原;亚硝酸银( AgN02 )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常见的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酸有 HCl04和 HCl0、H2S04和H2S03等,由此推知:HN02是弱酸(填“强酸”或“弱酸”).
(2)亚硝酸钠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用于建筑业降低水的凝固点. 检验硝酸钠中是否混有
亚硝酸钠的方法是,将样品溶解,然后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工业盐和食盐外形相似,易混淆发生中毒事故.下列鉴别方法正确的是ABD(填标号).
A.用硝酸银和硝酸溶液区别.
B.测定这两种溶液的 pH
C.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D.分别滴加醋酸和 KI淀粉溶液
( 3 )往氯水中滴入亚硝酸钠溶液,发现氯水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NO2-+H2O=2H++2Cl-+NO3-
(4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①某同学设计出如图实验装置,以此说明在浓硝酸存在下铁会因发生电化腐蚀而溶解. 该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浓硝酸能使铁钝化,铜作负极,铁作正极,铜被腐蚀.
②浓硝酸除了能氧化金属,还能氧化非金属,如加热条件下浓硝酸能氧化碳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该反应每生成1 mol氧化产物,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分析 (1)元素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低价态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较弱,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HCl0强,据此类推氮的含氧酸酸性强弱;
(2)亚硝酸钠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5价,结合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亚硝酸钠和食盐均为白色固体,但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亚硝酸钠为强碱弱酸盐,亚硝酸银不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3)氯气具有氧化性,亚硝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据此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4)①常温下,铁、铝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
②碳单质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为氧化产物,结合电子守恒分析解答.

解答 解:(1)HCl04(氯元素化合价为+7价)为强酸,HCl0(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为弱酸,H2S04(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为强酸,H2S03(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为弱酸,由此推知:HN03(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为强酸,HN02(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为弱酸,
故答案为:弱;
(2)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所以MnO4-是氧化剂,NO2-作还原剂,亚硝酸根离子中N元素应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酸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硝酸根离子,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A.用硝酸银和硝酸溶液区别,加入AgNO3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但亚硝酸银能溶于硝酸,AgCl不溶,现象不同,可区别,故A选;
B.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中性的为NaCl,碱性的为亚硝酸钠,可区别,故B选;
C.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食盐水的PH为7,亚硝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两者PH都不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所以现象相同,不可区别,故C不选;
D.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碘,溶液变蓝,而NaCl不反应,能鉴别,故D选;
故答案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ABD;
(3)往氯水中滴入亚硝酸钠溶液,发现氯水褪色,说明氯气参加反应,氯气具有氧化性,亚硝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NO2-+H2O=2H++2Cl-+NO3-
故答案为:Cl2+NO2-+H2O=2H++2Cl-+NO3-
(4)①常温下,铁、铝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所以该原电池,铜失去电子作负极被腐蚀,故该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浓硝酸能使铁钝化,铜作负极,铁作正极,铜被腐蚀;
②碳单质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该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所以碳作还原剂、硝酸作氧化剂,转移电子数是4,CO2为氧化产物,所以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4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侧重氧化还原反应性质实验的考查,难点是氧化还原性质实验的评价,理清反应原理与实验目的间的关系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后,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改变为止,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红色色变为无色 色时,停止滴定.
(2)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偏高(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20.000.5022.60
第二次20.001.0024.50
第三次20.002.10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100011501300
平衡常数4.03.7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_{2})}{c(CO)}$,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或“放”);
(2)欲提高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C;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E.增大容器的容积
(3)在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2.0mol,反应经过5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2)=0.24mol•(L•min)-1、CO的平衡转化率=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氮化镁(Mg3N2)是一种黄绿色粉末,可用于制造特殊陶瓷材料、催化剂等,可由金属镁和纯净的氮气反应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Mg3N2

已知Mg3N2易与水反应,有关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容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2)装置B中的试剂为碱石灰,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E中.
(3)装置C、E均需要加热,应先加热C,理由是使C中产生的氮气排出E中的空气.
(4)装置C中的现象是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5)若C中NH3的转化率不高,易产生的问题是D中发生倒吸现象,解决方法是在C、D之间加上一个缓冲瓶.
(6)若实验结束后,将装置E中固体全部取出,称量为ag,向其中依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沉淀bg,则产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frac{a-\frac{12}{29}b}{0.28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Z与 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和 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Y>Z>X
B.Z和 Y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元素 X、Y、W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4
D.同时含有 X、Y、Z、W四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化合物能相互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镁(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BC.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2O<HFB.SiCl4>CCl4C.HCl>HFD.N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将浸透了石蜡油的(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实验:
(1)如果将气体通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现象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上述实验中,生成的气体除了乙烯还有烷烃.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既鉴别乙烷与乙烯,也可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C.等质量的甲烷、乙烯、乙烷分别燃烧时,乙烷消耗氧气最多
D.标况下,22.4L乙烯与22.4L己烷,所含分子数目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磷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上应用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磷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共有15种,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
(2)磷的三种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①三种同素异形体中能导电的是黑磷(填名称).
②每个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目为4,白磷易溶于CS2,其原因是P4和CS2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P4易溶于 CS2
③红磷熔点为72℃,沸点为350℃,红磷属于分子晶体.
(3)H3PO2(次磷酸)、H3PO3(亚磷酸)及H3PO4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3PO4>H3PO3>H3PO2(用化学式表示),与PO43-空间构型相同的分子和阴离子分别是CCl4(或SiCl4等)和SO42-(或ClO4-、SiO42-等)(各举1例).
(4)噻替哌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其 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1mol噻替哌中含有的σ键数目约为25NA
(5)磷化铟(InP)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光纤通信技术,其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晶胞参数α=0.587nm,则InP晶体的密度为4.8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