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反应之一,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已知:2BrO3-+C12=Br2+2C1O3-; 5C12+I2+6H2O=2HIO3+10HC1;
C1O3-+5C1-+6H+=3C12+3H2O
则C1O3-、BrO3-、IO3-、C1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排序为IO3-<C12<C1O3-<BrO3-
(2)已知Fe3+的氧化性强于I2,请你从所给试剂中选择所需试剂,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提示: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①FeCl3溶液 ②碘水 ③KI溶液 ④稀H2SO4 ⑤淀粉溶液取少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振荡,若溶液变蓝,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
(3)二十世纪初期,化学家合成出极易溶于水的NaBH4.在强碱性条件下,常用NaBH4处理含Au3+的废液生成单质Au,已知,反应后硼元素以BO2-形式存在,反应前后硼元素化合价不变,且无气体生成,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Au3++3BH4-+24OH-=8Au+3BO2-+18H2O
(4)某强氧化剂[RO(OH)2]+能将Na2SO3氧化.已知含2.0×10-3mol[RO(OH)2]+离子的溶液,恰好跟25.0mL 0.2mol/L 的Na2SO3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R的化合价为
0 价.
(5)将32g 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①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 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frac{50+0.1aV}{14}$mol/L.(用含V、a的式子表示)
②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H202的质量为17g.

分析 (1)根据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
(2)选取含有Fe3+和I-的试剂,若能生成I2,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3)NaBH4与Au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BO2和Au,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Au3+由+3价变为0价,结合转移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4)[RO(OH)2]+离子中R的化合价为+5价,将Na2SO3氧化生成Na2SO4,令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化合价为a,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计算;
(5)①根据N原子守恒计算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根据硝酸钠的化学式计算起酸作用的硝酸,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设需要双氧水mg,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frac{32}{64}$×2=$\frac{m}{34}$×2计算.

解答 解:(1)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BrO3->C1O3-,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12>IO3-,由反应③可知,氧化性C1O3->C12,故氧化性IO3-<C12<C1O3-<BrO3-;故答案为:IO3-<C12<C1O3-<BrO3-
(2)选取含有Fe3+和I-的试剂,若能生成I2,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所以选取①FeCl3溶液③KI溶液⑤淀粉溶液,取少量FeCl3溶液于洁净试管中,依次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振荡,若溶液变蓝,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
故答案为:取少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振荡,若溶液变蓝,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
(3)NaBH4与Au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BO2和Au,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Au3+由+3价变为0价,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则离子方程式为:8Au3++3BH4-+24OH-=8Au+3BO2-+18H2O;
故答案为:8Au3++3BH4-+24OH-=8Au+3BO2-+18H2O;
(4)n(Na2SO3)=25×10-3L×0.2mol/L=5×10-3mol,被氧化后生成Na2SO4
[RO(OH)2]+离子中R的化合价为+5价,设还原后的化合价为a,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5×10-3mol×(6-4)=2×10-3mol×(5-a),
解得a=0,
故答案为:0;
(5)①将铜离子完全转化为硝酸钠时,根据钠原子守恒得n(NaOH)=n(NaNO3)=0.001aVmol,根据硝酸根离子守恒得起酸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0.001aVmol,根据N原子守恒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0.5mol,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frac{0.5mol+0.001aVmol}{0.14L}$=$\frac{50+0.1aV}{14}$mol/L,
故答案为:$\frac{50+0.1aV}{14}$;
②设需要双氧水mg,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frac{32}{64}$×2=$\frac{m}{34}$×2,解得:m=17,故答案为:17.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性的比较、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计算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注意(5)中不能根据铜计算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铜和硝酸反应时,硝酸可能有剩余,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苯乙烯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合成:

(1)A→B的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该反应还会生成另一种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
(2)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3)检验产物D中溶有C的实验方法是取样,加入金属钠如产生气体,说明含有C
(4)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E是B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结构上满足下列条件.则E的结构简式为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
(5)对羧基聚苯乙烯()是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中间体.
已知:①NaBH4为选择性还原剂,不能还原羧酸
②苯甲酸发生苯环取代时,生成间位产物.
试写出以甲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对羧基聚苯乙烯的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stackrel{Br_{2}}{→}$BrCH2-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B.KCl>NaCl,CaO>MgO
C.Rb>K>Na>LiD.SiO2>CaCl2>CBr4>CF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请填空:
(1)AB段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2)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原混合物中H2SO4物质的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用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含有N原子数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46g/mol或46g•mol-1,x的数值为2,这些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4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工业中利用镁制取硅:2Mg+SiO22MgO+Si,同时有副反应发生:2Mg+SiMg2Si,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SiH4在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气体.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
(1)由于氧气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b(填序号).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让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当反应开始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利用自身放出的热量维持反应进行.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①Mg2Si+4HCl═2MgCl2+SiH4↑;
②SiH4+2O2═Si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及其它食品的防腐剂,也可用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制备原理如图1和实验主要装置如图2:
已知:①甲苯为无色澄清液体,微溶于水,沸点110.6℃.
     ②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
     ③苯甲酸在25℃和95℃时的溶解度分别为0.17g和6.8g.
实验流程:
Ⅰ、往三颈烧瓶中加入2.7mL(2.3g)甲苯和125mL水,然后分批次加入8.5g稍过量的KMnO4固体,控制反应温度约在100℃,回流反应4小时.
Ⅱ、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洗涤滤渣,合并滤液与洗涤液,冷却后加入浓盐酸,经操作B得白色较干燥粗产品.
Ⅲ、纯度测定:称取1.220g白色样品,配成100mL苯甲酸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KOH标准溶液滴定,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第四次 
 体积(mL)24.00 24.10 22.40  23.90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球形)冷凝管;
(2)判断甲苯被氧化完全的实验现象是甲苯层消失,回流液不再有明显的油珠;
(3)洗涤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B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物
(4)根据实验流程Ⅱ,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操作B的名称过滤;
②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加亚硫酸氢钾的目的是将过量的KMnO4反应掉,防止其与浓盐酸反应;
(5)实验所得的苯甲酸在结晶过程中常裹携KCl析出,除去产品中KCl的实验方法的名称是重结晶;
(6)样品中苯甲酸纯度为96.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数字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所有p电子数比s电子总数少1,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
(2)元素⑨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54s1,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
(3)元素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d区.
(4)表中元素⑥的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⑤的氢化物的还原性弱(填强或弱)
(5)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电离能)(KJ•mol-):
X
失去第一个电子(I1519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I27296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I311799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I411600
表中X可能为以上10种元素中的铝元素(填元素名称);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Li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全充满的稳定结构,能量较低,难于再失去第二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