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有机物苯甲酸、乙醇易挥发,仪器E起冷凝回流作用;
(2)①B装置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C装置除去二氧化硫防止干扰乙烯的检验;D装置检验乙烯;
②根据红外光谱仪的作用,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苯甲酸乙酯和乙醚都含有乙基“-CH2CH3”;
(3)①饱和Na2CO3溶液可溶解乙醇,中和酸,从而除去产品中的杂质;
②有机层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干燥锥形瓶中,再进行干燥;
③依据物质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蒸馏得到乙醚和酯,乙醚易挥发,说明乙醚沸点较低,苯甲酸乙酯沸点高于乙醚,蒸馏过程中控制的温度为乙醚的沸点.
解答 解:(1)有机物苯甲酸、乙醇易挥发,仪器E为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充分利用原料,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或导气兼冷凝);
(2)①打开活塞a,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通过B、C、D装置检验SO2和乙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通过品红能使品红褪色验证二氧化硫的存在,C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防止干扰乙烯的检验,D装置用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CH2=CH2+Br2→CH2BrCH2Br,溴水褪色,或酸性KMnO4溶液,乙烯被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
②红外光谱仪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产物苯甲酸乙酯()、也含有-CH2CH3,所以不能通过红外光谱仪来确定副产物中是否存在乙醚(CH3CH2-O-CH2CH3),
故答案为:不可以,产物苯甲酸乙酯也含有“-CH2CH3”;
(3)①得到酯中含有挥发出的苯甲酸、乙醇,饱和Na2CO3溶液可溶解乙醇,中和酸,从而除去产品中的杂质,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
②有机层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分液完成后,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再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将有机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
③提纯苯甲酸乙酯: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豆粒大小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至醚层澄清透明;过滤得醚层,然后将醚层加入到干燥的蒸馏烧瓶中蒸馏,苯甲酸乙酯的沸点为213℃,乙醚的沸点为34.6℃,苯甲酸乙酯沸点高于乙醚,需蒸馏出杂质乙醚,所以蒸馏过程中控制的温度为乙醚的沸点34.6℃,
故答案为:34.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苯甲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产物的检验实验操作步骤和过程分析判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明确反应原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有机物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名称 | 托盘天平(带砝码) | 小烧杯 | 坩埚钳 | 玻璃棒 | 药匙 | 量筒 |
仪器 | ![]() | ![]() | ![]() | ![]() | ![]() | ![]() |
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温度 实验 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
2 | 27.0 | 27.4 | 27.2 | 31.3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溴乙烷$\stackrel{NaOH/水}{→}$乙醇$\stackrel{浓硫酸}{→}$乙烯$\stackrel{Br_{2}}{→}$1,2-二溴乙烷 | |
B. | 溴乙烷$\stackrel{Br_{2}}{→}$1,2-二溴乙烷 | |
C. | 溴乙烷$\stackrel{氢氧化钠/醇}{→}$乙烯$\stackrel{HBr}{→}$溴乙烷$\stackrel{Br_{2}}{→}$1,2-二溴乙烷 | |
D. | 溴乙烷$\stackrel{氢氧化钠/醇}{→}$乙烯$\stackrel{Br_{2}}{→}$1,2-二溴乙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减小压强 | |
B. | 若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42,则T2<T1 | |
C. | 在T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5 mol CO2、5 mol H2、5 mol CH3OH(g)和 5 mol H2O(g),则达平衡前v(正)>v(逆) | |
D. | 在T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5molCO2、6mol H2,平衡时容器内压强P=$\frac{{P}_{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醋酸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
1 | 25.0 | 25.1 | 27.8 |
2 | 25.1 | 25.3 | 27.9 |
3 | 25.2 | 25.5 | 2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