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8g H2O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
C.32g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1mol Ne中约含有6.02×1024个电子

分析 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B、标况下水为液态;
C、求出氧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V=nVm来计算;
D、氖原子中含10个电子.

解答 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5NA个,故A错误;
B、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体积,故B错误;
C、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V=nVm=1mol×22.4L/mol=22.4L,故C正确;
D、氖原子中含10个电子,故1mol氖气中含10mol电子即6.02×1024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则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l2+2FeCl2═2FeCl3B.3I2+6FeCl2═4FeCl3+2FeI3
C.Co2O3+6HCl═2CoCl2+Cl2↑+3H2OD.2Fe3++2I-═2Fe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反应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非金属性
B.加热分解CuSO4•5H2O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坩埚、玻璃棒
C.最高化合价为+7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
D.16gO3含有8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aL某浓度的SnC12溶液与过量FeC13溶液充分混合后,再加入$\frac{a}{2}$L 0.2000mol•L-1 K2Cr2O7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SnC12的浓度为(提示:①2Fe3++Sn2+═2Fe2++Sn4+;②6Fe2++Cr2O${\;}_{7}^{2-}$+14H+═6Fe3++2Cr3++7H2O)(  )
A.0.3000mol•L-1B.1.2000 mol•L-1C.0.0333mol•L-1D.0.1333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2L容器中发生3A+B?2C的反应,最初加入的A、B都是4mol,若10s 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1•s-1,则10s后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为(  )
A.1.5 molB.1.0 molC.3.0 molD.2.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H2CO3在水中分两步电离,常温时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1=4.3×10-7,K2=4.0×10-11
(1)请写出H2CO3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H2CO3?HCO3-+H+,K2的表达式是K2=$\frac{c({H}^{+})•c(C{{O}_{3}}^{2-})}{c(HC{{O}_{3}}^{2-})}$
(2)计算常温时,0.1mol/L的Na2CO3溶液CO32-中的水解常数(忽略第二步水解)Kh=2.5×10-4mol/L,溶液的pH=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如表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
乙二醇C2H6O2-11.51981.11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根据上述材料及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空只填一个字母选项,):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分离汽油和水的最佳方法是D;
(2)去除纯碱中的少量氯化钠杂质,最好应用C;
(3)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质量法,按如图1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1)实验时,蒸发结晶操作中,除了酒精灯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玻璃棒
(2)有同学认为“加入适量盐酸”不好操控,应改为“过量盐酸”,便于操作且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你认为对或错对,为什么因盐酸易挥发,过量的盐酸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不残留,不影响结果.
(3)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46.4g,固体质量为40.95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5.7%.(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有固体飞溅,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图2:

按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5)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
(6)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残留CO2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减小实验误差.
方案Ⅲ:气体分析法
(7)把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用如图4装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B溶液最好采用b(以下选项中选择)使测量误差较小.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硫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现欲配制230mL 0.100mol•L-1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Na2CO3.10H2O来配制溶液,需选择250mL的容量瓶,用天平称取晶体7.2克.若所取的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步骤A通常称为定容,此时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刻度线水平相切,如果俯视刻度线,配制的浓度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步骤结束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则配制的浓度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C、B、D、F、A、E.
(4)下列关于容量瓶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使用前须干燥
B.使用前先检查瓶塞不漏水
C.配好的溶液可以贮存在容量瓶中
D.热溶液须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入容量瓶
E.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