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可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根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50℃时A的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
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可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故B正确;
C、50℃时A的溶解度是80g,所以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能得到180g溶液,故C错误;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frac{溶解度}{100+溶解度}$×100%,所以溶解度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大,则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AB析出晶体,C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的溶解度,故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计算
(1)在3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0.8倍,则A的转化率为80%.
(2)某金属与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无气体放出,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标况下气体0.224升,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3)在100mL 混合溶液中,HNO3和 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1mol/L,0.4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2.56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5mol/L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4)在1L2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产生了39g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1.5L或7.5L.
(5)钠、镁、铝均为0.2mol分别与200mL浓度为1mol/L的HCl溶液反应,产生氢气量相等.
(6)将32g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气体全部逸出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n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frac{nV}{100}$)mol/L.(结果须化简)
(7)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a 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b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c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frac{4c-b-4a}{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⑥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请在上表中用实现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写出①、③两种元素组成的正四面体化合物的电子式,上述元素中,能和⑤号元素形成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iO2
(3)上述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和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产物是NH4NO3(写化学式),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
(4)①和②元素在适当条件下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乙醇和1:1的硫酸(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1),配制1:1硫酸时所用的定量仪器为b (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c.容量瓶  d.碱式滴定管
(2)加热时烧瓶中发生两个主要反应,请补充完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Br+H2SO4$\frac{\underline{\;\;△\;\;}}{\;}$HBr↑+NaHSO4
②CH3CH2OH+HBr$\stackrel{△}{→}$CH3CH2Br+H2O
(3)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中,冰水对产物冷却并液封,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3层.
(4)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HBr或CH3CH2OH(化学式,任意写出一种)
(5)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d (填序号)
a.蒸馏b.用NaOH溶液洗涤  c.用CCl4萃取 d.用Na2SO3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乙烯
(6)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的橡胶管改成标准玻璃接口,橡胶塞最好用锡箔包住,其原因是反应会产生Br2,腐蚀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适合于所有的反应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银氨溶液:Na+、K+、NO3-、NH3•H2O
B.存在Fe2+的溶液中:Mg2+、SO42-、ClO-、Na+
C.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Fe、Fe2+、Fe3+三种微粒具有相同的: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核外电子数   ④化学性质(  )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探究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某学生做了如下的实验
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子流向
Mg-AlHNO3(浓)Mg→Al
Mg-AlHCl(aq)Mg→Al
Mg-AlNaOH(aq)Al→Mg
Al-CuHNO3(浓)Cu→Al
根据以上表格内容回答:
(1)实验①中Mg作负极(填“正极”或“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实验③中Mg作正极(填“正极”或“负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AlO2-+3H2↑.
(2)实验②中Al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3)实验④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3e-+4H+=NO↑+2H2O.这样构成的原电池与常见的原电池不同,原因是铝在浓硝酸中发生了钝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1
2
3
4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K;元素构成的最稳定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HF;③、④、⑧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是Si>N>O(用元素符号作答).
(2)表中⑦元素形成的两性氢氧化物化学式是Al(OH)3,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⑥最高 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H2O+2OH-=2AlO2-+3H2↑.
(3)②、④两种元素形成某气体化合物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元素⑥可形成一种碱性氧化物,用电子式表示该碱性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4)②的单质与③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