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现将质量分数为x%的H2SO4和3x%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为m%,则m与x的关系为(  )
A.m=2xB.m<2xC.m>2xD.无法判断

分析 设质量分数分别为x%与3x%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mg/mL、n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m<n,假定体积为VmL,混合后溶质质量为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质量为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根据质量分数定义用m、n表示出混合后的质量分数,结合密度关系判断.

解答 解:设质量分数分别为x%与3x%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mg/mL、n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m<n,
假定体积为VmL,则x%硫酸溶液的质量为VmL×mg/mL=Vm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Vmg×10%=0.01Vmxg;
3x%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VmL×ng/mL=Vn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Vng×3x%=0.03Vnxg,
则混合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m%=$\frac{0.01Vmx+0.03Vnx}{Vm+Vn}$×100%=$\frac{0.01mx+0.01nx+0.02nx}{m+n}$×100%=x%+$\frac{0.02nx}{m+n}$×100%=x%+2x%×$\frac{1}{\frac{m}{n}+1}$,
由于m<n,所以$\frac{m}{n}$<1,则1+$\frac{m}{n}$<2,$\frac{1}{\frac{m}{n}+1}$>$\frac{1}{2}$,故m%=x%+2x%×$\frac{1}{\frac{m}{n}+1}$>2x%,
即:m>2x,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B.硅酸钠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C.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D.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直接反应制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精制氯化钾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备各种含钾的化合物.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氯化钾中含有Fe3+、SO42-、Br-等杂质离子,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精制,完成各步内容.
①溶解;②加入试剂至Fe3+、SO42-沉淀完全,煮沸;③过滤;④加入盐酸调节pH;⑤通入足量的Cl2(除Br-);⑥蒸干灼烧.
步骤②中,依次加入的沉淀剂是NH3•H2O、BaCl2、K2CO3
证明Fe3+已沉淀完全的操作是取样,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2)有人尝试用工业制纯碱原理来制备K2CO3.他向饱和KCl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和CO2两种气体,充分反应后有白色晶体析出.将得到的白色晶体洗涤后灼烧,结果无任何固体残留,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生成白色晶体的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H4HCO3↓.
分析该方法得不到K2CO3的原因可能是KHCO3溶解度较大(大于NH4HCO3),无法从溶液中析出.
(3)用氯化钾制备氢氧化钾的常用方法是离子交换膜电解法.氢氧化钾在阴极区产生.为了避免两极产物间发生副反应,位于电解槽中间的离子交换膜应阻止阴(填“阴”、“阳”或“所有”)离子通过.
(4)科学家最近开发了一种用氯化钾制氢氧化钾的方法.其反应可分为5步(若干步已合并,条件均省略).请写出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①、②步(合并):2KCl+4HNO3→2KNO3+Cl2+2NO2+2H2O
第③、④步(合并):4KNO3+2H2O→4KOH+4NO2+O2
第⑤步:4NO2+O2+2H2O→4HNO3
总反应:4KCl+O2+2H2O→4KOH+2Cl2与电解法相比,该方法的优势可能是能耗低(节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碘钟”实验中,3I-(aq)+S2O82-(aq)?I3-(aq)+2SO42- (aq)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0.0400.0800.0800.1600.160
c( S2O82-)/mol•L-10.0400.0400.0800.0800.040
t/s88442211t1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I}_{3}}^{-})•{c}^{2}(S{{O}_{4}}^{2-})}{{c}^{3}({I}^{-})•c({S}_{2}{{O}_{8}}^{2-})}$.
(2)反应中发生反应的I-与被氧化的I-的物质的量比为3:2.
(3)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I-、S2O8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显色时间t1=22s;若c(I-)=0.64mol/L,c(S2O82-)=0.02mol/L,请估算该反应显色的时间应为11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两种,它们的沸点也相同
B.乙烯分子与苯分子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碳碳双键
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乙醛加入Cu(OH)2粉末并加热可看到红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深红色气体氧化剂红氧的化学式为O8,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O8和O4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B.质量C.密度D.分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2molO2与1.2molO3所含的分子数相等,与0.8mol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并有下列副反应: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发生.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H2O+CH2=CH2↑.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BC.(填序号)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3)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II之增加如右图2装置,A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SO2;B中的试剂为.为验证乙烯与溴水易发生的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若发生取代反应必然生成HBr使溶液酸性增强,pH变小,若发生加成反应,水溶液PH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了解一些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现有下列药物:碳酸镁、青霉素、阿司匹林、氢氧化铝.
①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阿司匹林.
②青霉素的作用是消炎.
③药片常用淀粉作为黏合剂,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