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1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Ag2S+2e-═2Ag+S2-,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B.用图2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后,铜电极部分溶解,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
C.图3装置中若直流电源的X极为正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
D.图4装置中若M是铜,则该装置能防止铁被腐蚀

分析 A.形成原电池反应,Ag2S为正极被还原,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总方程式中不能有Al2S3
B.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D.Fe、Cu形成原电池时,Fe为负极.

解答 解:A.形成原电池反应,Al为负极,被氧化,Ag2S为正极被还原,正极方程式为Ag2S+2e-=2Ag+S2-,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总方程式中不能有Al2S3,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Al+3Ag2S+6H2O═2Al(OH)3↓+6Ag+3H2S↑,故A错误;
B.铜为阴极,铜离子在发生还原反应,Cu电极不能溶解,石墨电极上生成氧气,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B错误;
C.图3中的X极若为正极,粗铜为阳极,纯铜作阴极,能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故C正确;
D.Fe、Cu形成原电池时,Fe为负极,Fe被腐蚀,Cu为正极,Cu被保护,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注意根据金属的腐蚀及保护、粗铜的精炼、电解原理等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纳米四氧化三铁因在磁记录、微波吸收材料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一种利用废铁屑(含少量铁锈-Fe2O3)制备纳米Fe3O4的流程如下:
废铁屑$\stackrel{稀HCl}{→}$ $→_{适量试剂X}^{调节pH=1-2}$溶液A(Fe2+,Fe3+)$→_{△}^{NaOH(aq)}$…→纳米Fe3O4
用如图1装置制备溶液A,其实验步骤为:
Ⅰ.打开k1,关闭k2,并打开k3,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容器C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k3,对装置E进行读数操作;
Ⅲ.关闭k1,打开k2、k3,使C容器中的溶液完全进入烧杯;
Ⅳ.往烧杯中加入适量试剂X,得到溶液A.
请回答:
(1)废铁屑中加稀盐酸的反应除Fe+2H+=Fe2++H2↑和Fe2O3+6H+=2Fe3++3H2O外,还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2)要粗略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可通过装置E测出C容器中生成气体的体积.

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填序号).
a.用CCl4代替E中的水,测得气体的体积更准确
b.量气管压入水准管的水过多而溢出,会导致测定失败
c.必须待装置恢复到室温且量气管与水准管两端液面相平才可进行读数②将装置D改为如图2装置,其优点
是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盐酸能顺利流下;且避免液体体积占位影响气体体积测定.
(3)制备溶液A,试剂X可以选择ac(填序号).
a.H2O2     b.SO2     c.Cl2     d.铁粉
(4)由溶液A制备纳米Fe3O4理论上需控制Fe2+、Fe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8,制备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的原因是在 N2气流下,防止Fe2+被氧化.
(5)Fe3O4样品中Fe(Ⅲ)的质量分数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 g Fe3O4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并用c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VmL(已知:I2+2S2O3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②样品中Fe(Ⅲ)的质量分数$\frac{56cV}{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B.包装食品里常有硅胶、石灰、还原铁粉三类小包,其作用相同
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S和CO2
D.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组分金属的物理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5℃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弱酸CH3COOHHCNH2CO3
K1.8×10-54.9×10-10K1=4.3×10-7   K2=5.6×10-11
A.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pH关系: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mol/L HCN与b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C.往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导电能力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液中:c(OH-)-c(H+)=c(HCO3-)+2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加热氢氧化铁固体B.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
C.灼热的铜丝放在氯气中燃烧D.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浊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是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Z分别与X、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V0的HX和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frac{V}{{V}_{0}}$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HX、HY和H2O的挥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和HY都是弱酸,且HX的酸性比HY的弱
B.HX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b点
C.HX溶液由a点稀释至b点时,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当lg$\frac{V}{{V}_{0}}$=3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frac{c({X}^{-})}{c({Y}^{-})}$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
A.稀硫酸B.碳酸氢钠溶液C.硫酸铁溶液D.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硼酸锌(2ZnO•3B2O3•3.5H2O)为白色粉末,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不溶于水,能在高温下脱水,具有吸热、发泡及冲稀可燃物的功效,合成硼酸锌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硼砂Na2[B4O5(OH)4]•8H2O易溶于水,可少量水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3BO3(硼酸)和NaBO2(硼酸钠).Na2[B4O5(OH)4]•8H2O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H3BO3属于一元弱酸(填“强酸”或“弱酸”)
(2)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会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之一是H3B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O2+H2SO4+2H2O=Na2SO4+2H3BO3
(3)中国化学家胡云楚对步骤③进行了改进,直接将固体ZnO和H3BO3磨成微米级的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得到纳米级硼酸锌.胡云楚改进后的制备过程不能(填“能”或“不能”)在高温下进行,原因是高温下硼酸锌会脱水.
(4)步骤④若在实验室进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玻璃棒.
(5)证明步骤⑤中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净.
(6)在873K下,利用LiH、B及H2通过化合反应可制取LiB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H+2B+3H2$\frac{\underline{\;873K\;}}{\;}$2IiB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