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气体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溶液反应;根据采用逆流冷却效果好判断进水口;
(2)多孔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3)甲醛易挥发,据此判断回流物质;
(4)步骤2中锌粉和甲醛溶液、NaH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次硫酸氢钠甲醛和氢氧化锌沉淀;
(5)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强还原性,遇到空气中的氧气易被氧化;
(6)①抽滤装置的组成和原理分析判断仪器;
②当过滤的溶液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时,会腐蚀滤纸;
(7)根据反应NaHSO2•HCHO•2H2O+2I2=NaHSO4+HI+HCHO和NaHSO4+BaCl2=BaSO4↓+HCl+NaCl得关系式NaHSO2•HCHO•2H2O~BaCl2,可计算得纯NaHSO2•HCHO•2H2O的质量,根据纯度=次硫酸氢钠甲醛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得到纯度.
解答 解:(1)实验中未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通过导气管进入B装置,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乙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2)多孔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3)HCHO易挥发,在80°C-90°C条件下会大量挥发,所以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H2O 外还有HCHO,
故答案为:HCHO;
(4)步骤2中锌粉和甲醛溶液、NaH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次硫酸氢钠甲醛和氢氧化锌沉淀,反应方程式为NaHSO3+HCHO+Zn+H2O=NaHSO2•HCHO+Zn(OH)2,
故答案为:NaHSO3+HCHO+Zn+H2O=NaHSO2•HCHO+Zn(OH)2;
(5)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强还原性,遇到空气中的氧气易被氧化,所以步骤3中在真空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使产物分解,也防止氧气将产物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温度过高使产物分解,也防止氧气将产物氧化;
(6)①抽滤装置不同于普通过滤装置,由减压系统(真空泵),吸滤瓶和布氏漏斗等组成,故答案为:吸滤瓶;布氏漏斗;
②当过滤的溶液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时,会腐蚀滤纸,此时可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的措施,
故答案为: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
(7)根据反应NaHSO2•HCHO•2H2O+2I2=NaHSO4+HI+HCHO和NaHSO4+BaCl2=BaSO4↓+HCl+NaCl得关系式NaHSO2•HCHO•2H2O~BaCl2,硫酸钡的质量为0.466g,其物质的量为0.002mol,所以样品中纯NaHSO2•HCHO•2H2O的质量为0.002mol×$\frac{100}{20}$×154g/mol=1.54g,所以纯度=$\frac{1.54g}{2g}$×100%=77%,
故答案为:77%.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的操作,仪器使用方法,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60% | B. | 40% | C. | 30% | D. | 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和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
A. | 烧杯A中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 |
B. | 红棕色气体消失只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 |
C. | 烧杯C中溶液变蓝只与NO2和C中溶液发生反应有关 | |
D. | 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也可能变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