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写出下列物质或微粒的电子式
(1)H2H:H  (2)N2(3)镁离子Mg2+(4)硫离子

分析 (1)氢气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氮气中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
(3)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
(4)S2-原子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

解答 解:(1)氢气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氢气的电子式为H:H,故答案为:H:H;
(2)氮气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Mg2+的电子式为Mg2+,故答案为:Mg2+
(4)S2-原子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银锌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锌为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该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Cu+Z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amL水样,迅速加入固定剂MnSO4溶液和碱性KI溶液(含KOH),立即塞好瓶塞,反复振荡,使之充分反应,其反应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
②测定:打开瓶塞后迅速加入1~2mL浓硫酸(酸化),使之生成I2,再用b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消耗V mL.有关反应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  I2+4S2O32-=2I-+S2O32-
试回答:
(1)滴定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外还缺少锥形瓶,烧杯
(2)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滴定时(I-和S2O32-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4)水中溶解氧的计算式为$\frac{8bV}{a}$.(以g/L为单位)
(5)测定时,滴定管经蒸馏水洗涤后立即加入滴定剂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6)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到达终点时又俯视刻度线,将导致滴定结果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常温下,NO、NO2是有毒性气体,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NO2的沸点是21℃,-11.2℃时凝固成无色晶体,与NaOH溶液能反应.NO的沸点是-152℃,与NaOH溶液不反应,但与NO2混合时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Ⅰ、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产生NO.(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实验操作为:
①将B装置下移,用反应产生的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赶净后,立即将B装置上提.
②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HNO3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净的实验现象是装置C中出现白色沉淀.
(2)检验反应产物是NO的实验操作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气,观察E中气体颜色变化.
(3)D溶液的作用是3H2O2+2NO=2HNO3+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由于E处设计不当,开始收集的气体出现浅的红棕色,你认为该装置如何改正把E中进气管和出气管改为短进长出,保证开始时CO2把空气全部赶出.
Ⅱ、铜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NO,为检验反应产物,该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一些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顺序为ACDEB.(用字母表示)
(2)证明反应后得到的是NO2和NO混合气体的实验现象是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气体在D中冷凝为液体,E中无色气体在通入O2后变成红棕色.
(3)已知饱和硝酸铜溶液显蓝色,上述制取NO2得到的溶液却是绿色,有同学分析可能是溶解了NO2,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是否正确取少量饱和硝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向该溶液中通入NO2气体,若溶液变绿色,结论正确,反之,不正确.
(或取实验后绿色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热,若溶液变蓝,则结论正确,反之,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

(1)浸出:浸出时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并且要连续搅拌3小时的目的是提高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植物粉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2)除杂: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锰矿,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③…
操作①中使用碳酸锰调pH的优点是增加MnCO3的产量(或不引入新的杂质等);操作②中加入双氧水不仅能将Fe2+氧化为Fe3+,而且能提高软锰矿的浸出率.写出双氧水提高软锰矿浸出率的离子方程式MnO2+H2O2+2H+=Mn2++2H2O+O2↑.
(3)制备: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MnCO3沉淀.温度控制35℃以下的原因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SO4+2NH4HCO3$\frac{\underline{\;30-35℃\;}}{\;}$ MnCO3+(NH42SO4+CO2↑+H2O;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4)计算:室温下,Ksp(MnCO3)=1.8×10-11,Ksp(MgCO3)=2.6×10-5,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表示该离子沉淀完全.若净化液中的c(Mg2+)=10-2mol/L,试计算说明Mg2+的存在是否会影响MnCO3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H4+H2O $\frac{\underline{催化剂}}{△}$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机物A、B、C、D、E、F均只含C、H、O三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有以下转化关系:
有以下信息可供参考:
①A分子中共有24个原子,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95倍.
②B分子中含有苯环,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与FeCl3溶液相遇不显紫色.
③A、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等于54.
根据你的推导,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C11H10O3;C的摩尔质量72g/mol;E中官能团的名称碳碳双键、羟基.
(2)反应①的类型是取代反应;反应②的类型是氧化反应.
(3)D+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CHO+2Cu(OH)2$\frac{\underline{\;\;△\;\;}}{\;}$CH2=CHCOOH+2Cu2O↓+2H2O;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B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B本身)
①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结构;
②可发生银镜反应;
③可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原子的电子排布为[Ar]3d54s2的元素位于(  )
A.s区B.p区C.d区D.f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以下四种微粒14N、15N、N2、N4(结构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N215N2互为同位素,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B.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14N与15N化学性质不相同
D.1mol N4气体完全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