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FeBr2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滴加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B.该溶液中Cu2+、NH4+、SO4-、Cl- 可以大量共存
C.与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并放出气体
D.配制该溶液时,将FeBr2粉末溶解在HBr溶液中,并加入少量铁钉

分析 A.KI与FeBr2不反应不能生成碘单质;
B.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FeBr2不反应;
C.亚铁离子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溴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Br;
D.FeBr2粉末溶解后溶液中溴化亚铁水解变浑浊,需要加入对应酸抑制水解,亚铁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加入铁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解答 解:A.KI与FeBr2不反应,则滴加KI-淀粉溶液无现象,故A错误;
B.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与FeBr2不反应,则离子之间可大量共存,该溶液中Cu2+、NH4+、SO4-、Cl- 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亚铁离子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溴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Br沉淀,则反应有沉淀生成并放出气体,故C正确;
D.配制该溶液时,将FeBr2粉末溶解在HBr溶液中防止水解,并加入少量铁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兴趣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可能含有CuO、CuS、Cu2S,其中CuS和 Cu2S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光亮铜丝插人浓硫酸,加热;
Ⅱ.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Ⅲ.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SO2
(2)向含微量 Cu2+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现将少量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充分振荡以后,再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此所得结论是黑色沉淀中不含有CuO.
(3)为证明黑色沉淀含有铜的硫化物,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现象结论及解释
①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②A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③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a.现象②说明褐色沉淀具有
还原性性.
b.试管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O2+SO2+Ba2++H2O═BaSO4↓+NO↑+2H+
(4)CuS固体能溶于热的浓硫酸,请用有关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CuS存在溶解平衡CuS(s)?Cu2+(aq)+S2-(aq),热的浓硫酸将S2-氧化,使S2-浓度减小,促进上述平衡向正向移动,使CuS溶解.
(5)为测定黑色沉淀中Cu2S 的百分含量,取0.2g 步骤Ⅰ所得黑色沉淀,在酸性溶液中用 40.0mL 0.075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恰好与35.0mL 0.1mol/L (NH42Fe(SO42 溶液反应完全.则混合物中Cu2S 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2)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则消耗的CH3OH有$\frac{1}{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Cl2制成漂粉精的主要目的是(  )
A.使它转化为较稳定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
B.增强漂白和消毒作用
C.使转化为较易溶于水的物质
D.增加氯的质量分数,有利于漂白、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B.500℃、30 MPa下,将0.5 mol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_{500℃、30Mpa}^{催化剂}$2NH3(g)△H=-38.6 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CO3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氯仿(CHCl3)常用作有机溶剂和麻醉剂,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实验室中可用热还原CCl4法制备氯仿,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mL-1沸点/℃水中溶解性
CHCl3119.51.5061.3难溶
CCl41541.5976.7难溶
实验步骤: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开始通入H2; ③点燃B处酒精灯;
④向A处水槽中加入热水,接通C处冷凝装置的冷水;   
⑤向三颈瓶中滴入20mLCCl4
⑥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将D处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分别用适量NaHCO3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CaCl2固体,静置后过滤;
⑦对滤液进行蒸馏纯化,得到氯仿15g.请回答:
(1)若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则实验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可能为加热时氢气遇氧气发生爆炸、生成的氯仿被氧气氧化.
(2)B处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l4+H2$→_{△}^{催化剂}$CHCl3+HCl.
(3)C处中应选用的冷凝管为B(填选项字母);冷水应从该冷凝管的a(填“a”或“b”)口接入.

(4)步骤⑥中,用水洗涤的目的为洗掉NaHCO3和NaCl.
(5)该实验中,氯仿的产率为61%.
(6)氯仿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HCl和光气(CO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COCl2+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事实能证明苯分子中碳和碳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的是(  )
A.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B.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二甲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不具有还原性
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还原剂
D.1 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失去2 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