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有机化学反应因条件不同,可生成不同的产物.例如:

已知:

提示:苯的同系物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发生的是侧链取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2)写出A1、A2可能的结构简式:
(3)B的结构简式:C的结构简式: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5)与D的碳架结构相同且含有羟基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任意写出其中一种等.

分析 苯和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异苯丙烷,异苯丙烷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1和A2,A是一氯代物,则支链上取代位置可能是甲基也可能是次甲基,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反应生成B,B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C是氯代烃,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根据D结构简式知,C的结构简式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苯和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异苯丙烷,异苯丙烷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1和A2,A是一氯代物,则支链上取代位置可能是甲基也可能是次甲基,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反应生成B,B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C是氯代烃,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根据D结构简式知,C的结构简式为:
(1)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2)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故答案为:
(3)B、C结构简式分别为,故答案为:
(4)该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D是,与D的碳架结构相同且含有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就是将羟基位置进行移动,可得4种同分异构体,有等,
故答案为: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及其反应条件是解本题关键,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常考查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M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以A为原料合成B和M的路线如下: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
(1)A的名称为乙炔,M的分子式为C9H10O3
(2)环状烃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种峰,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B的结构简式为
(3)将1mol E完全转化为F时,需要3molNaOH.
(4)G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羟基,写出由G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M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则符合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③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两个-OH不稳定) 其中有一些经催化氧化可得三元醛,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任意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甲与乙在敞口容器里的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甲不可能是(  )
甲$\stackrel{OH-}{→}$乙$\stackrel{H+}{→}$甲.
A.Fe2+B.AlC.HCO${\;}_{3}^{-}$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时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改用图乙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甲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写出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Ca(OH)2+2SO2═Ca(HSO32
(3)用图乙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再变澄清的现象比CO2快,其原因是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
(4)用图甲进行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乙烯
B.
利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单质
C.
实验室制取乙炔并收集
D.
石油的分馏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其中涉及的反应2NO(g)+O2?2NO2(g)在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1<p2
②当温度升高时,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减小.
(2)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离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H<0  (Ⅰ)
2NO(g)+Cl2(g)?2ClNO(g)        K2△H<0  (Ⅱ)
①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frac{{K}_{1}^{2}}{{K}_{2}}$(用K1、K2表示).
②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和0.1mol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0.025 mol,NO的转化率а1=75%.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а1(填“>”“<”或“=”),平衡常数K2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反应A(g)+3B(g)?2C(g)+D(s),1molA和3molB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若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D)=0.05mol/(L•min)B.3v(B)=2v(C)
C.v(B)=0.15mol/(L•min)D.A的转化率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CH4和CO2的反应,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品是目前的研究目标.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发生如下反应:CO2(g)+CH4(g)?2CO(g)+2H2(g)
①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2}×c({H}_{2})^{2}}{c(C{O}_{2})×c(C{H}_{4})}$.
②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CO(g)+H2O(g)═CO2(g)+H2(g)△H=+2.8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H=+247.3kJ•mol-1kJ•mol-1
(2)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2.0410.2700.012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H<0 (填“>”、“=”或“<”).
②300℃时,将2molCO、3molH2和2molCH3OH充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A.
A.向正方向移动   B.向逆方向移动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③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C
A.恒温恒容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在变化
B.达平衡时,v(CO):v(H2):v(CH3OH)=1:2:1
C.达平衡时,CH3OH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产nmolCO同时生成2nmol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  )
A.加热NaHCO3制CO2B.用Cu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