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
A | AlCl3 | NaAlO2 | Al(OH)3 |
B | NaOH | Na2CO3 | NaHCO3 |
C | Fe | FeCl3 | FeCl2 |
D | Si | SiO2 | H2SiO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AlCl3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NaAl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
B.NaOH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中再通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NaHCO3与过量氢氧化钙反应又生成氢氧化钠.
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铁;
D.硅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但是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直接得到H2SiO3.
解答 解:A、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NaAlO2+2H2O+CO2=Al(OH)3↓+NaHCO3,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故A正确;
B、2NaOH+CO2=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2NaHCO3$\frac{\underline{\;\;△\;\;}}{\;}$CO2+Na2CO3+H2O,NaHCO3+Ca(OH)2=NaOH+H2O+CaCO3↓,故B正确;
C、2Fe+3Cl2$\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2FeCl3+Fe=3FeCl2、2FeCl2+Cl2=2FeCl3、FeCl2+Zn=ZnCl2+Fe,故C正确;
D、硅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但是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直接得到H2SiO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熔点/0C | 沸点/0C |
1-丁醇 | -89.5 | 117.3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丁醚 | -95.3 | 142.4 |
1-丁烯 | -185.3 | -6.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煤的液化、气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 |
B. |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C. |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属于皂化反应 | |
D. |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液态油的产量和质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遇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 |
B. | 一定条件下,X能发生取代、水解、氧化、加成、加聚、缩聚等反应 | |
C. | 1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OH、氢气反应,最多能消耗5mol NaOH、7mol 氢气 | |
D. | 与等量X反应时,所需Na、NaHCO3、Na2CO3的最大量物质的量之比是3:1: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元素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
B. |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完全相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 | 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 |
D. | 煤的液化和气化都是物理变化,以重油为原料裂解可得到各种轻质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常压下32g O2和O3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
C. | 1mol/L CaCl2溶液中所含的Cl-离子数为2NA | |
D. | 56 g Fe与任何物质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 |
B. | 最外层达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 |
C. | F-、Na+、Ca2+、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 |
D. | NH4+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