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bc
AAlCl3NaAlO2Al(OH)3
BNaOHNa2CO3NaHCO3
CFeFeCl3FeCl2
DSiSiO2H2SiO3
A.AB.BC.CD.D

分析 A.AlCl3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NaAl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
B.NaOH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中再通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NaHCO3与过量氢氧化钙反应又生成氢氧化钠.
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铁;
D.硅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但是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直接得到H2SiO3

解答 解:A、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NaAlO2+2H2O+CO2=Al(OH)3↓+NaHCO3,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故A正确;
B、2NaOH+CO2=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2NaHCO3$\frac{\underline{\;\;△\;\;}}{\;}$CO2+Na2CO3+H2O,NaHCO3+Ca(OH)2=NaOH+H2O+CaCO3↓,故B正确;
C、2Fe+3Cl2$\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2FeCl3+Fe=3FeCl2、2FeCl2+Cl2=2FeCl3、FeCl2+Zn=ZnCl2+Fe,故C正确;
D、硅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但是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直接得到H2SiO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1-丁醇、溴化钠和较浓H2SO4混合物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已知:NaCl+H2SO4(浓)=NaHSO4+HCl↑)现设计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
(2)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CH2CH2OH+NaBr+H2SO4 $\stackrel{加热}{→}$ CH3CH2CH2CH2Br+NaHSO4+H2O.
(3)理论上,上述反应的生成物还可能有:丁醚、1-丁烯、溴化氢等.熄灭A处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硝酸银、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中液体由无色逐渐变成黑色,该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frac{\underline{\;\;△\;\;}}{\;}$CO2↑+2SO2↑+2H2O,可在竖直冷凝管的上端连接一个内装吸收剂碱石灰的干燥管,以免污染空气.
(5)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下:
物质熔点/0C沸点/0C
1-丁醇-89.5117.3
1-溴丁烷-112.4101.6
丁醚-95.3142.4
1-丁烯-185.3-6.5
为了进一步精制1-溴丁烷,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塞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关闭a,打开b,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d(填c或d)处流入,迅速升高温度至101.6℃,收集所得馏分.
(6)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g、13.0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g 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为了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铜片B.通入氯气C.滴加KSCN溶液D.加入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298.15K时,N2、H2与NH3的平均能量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

①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kJ/mol;
②在图中曲线b(填“a”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铁触媒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速率增大;
(2)①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某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保持体积不变,0.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有0.4mol NH3,则用N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若升高温度,K值变化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恒容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
A.3v(H2=2v(NH3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2n molNH3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根据反应N2+3H2?2NH3的特点,在图2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其在1MPa和10MPa条件下H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示意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液化、气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属于皂化反应
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液态油的产量和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遇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B.一定条件下,X能发生取代、水解、氧化、加成、加聚、缩聚等反应
C.1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OH、氢气反应,最多能消耗5mol NaOH、7mol 氢气
D.与等量X反应时,所需Na、NaHCO3、Na2CO3的最大量物质的量之比是3: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元素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完全相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C.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D.煤的液化和气化都是物理变化,以重油为原料裂解可得到各种轻质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2g O2和O3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1mol/L CaCl2溶液中所含的Cl-离子数为2NA
D.56 g Fe与任何物质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最外层达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F-、Na+、Ca2+、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NH4+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