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褪色或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组合是(  )
①KMnO4(H+,aq) 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氯水⑤Fe3+(aq)
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只有②

分析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和有机色素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不稳定的物质分解恢复原来的眼神,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①紫红色是高锰酸根离子的颜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把高锰酸根还原为无色的锰离子,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②品红溶液褪色,结合无色的大分子化合物而褪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③红棕色褪去的原因是:溴水是红棕色,SO2和Br2、H2O反应,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④浅黄绿色褪去的原因是:氯水是浅黄绿色,SO2和Cl2、H2O反应,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⑤黄色褪去,是Fe3+的黄色,Fe3+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解答 解:①高锰酸钾溶液本身呈紫红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把二氧化硫氧化,本身被还原为无色锰离子,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①不符合;
②品红溶液褪色,结合无色的大分子化合物而褪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②符合;
③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红棕色退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③不符合;
④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氯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浅绿色退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④不符合;
⑤黄色褪去,是Fe3+的黄色,Fe3+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⑤不符合;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注意利用物质或离子的颜色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氢铵、⑦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④②③①.
(2)④、⑤、⑥、⑦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⑥④⑤⑦.
(3)已知t℃时,Kw=1×10-12,则t℃(填“>”“<”或“=”)>25℃;在t℃时溶液呈中性的p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ml 18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外,还有玻璃棒、量筒;
(2)乙:用100ml 量筒量取20ml 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请指出乙同学的错误之处.
①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②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钒(23V)广泛用于催化及钢铁工业,我国四川的攀枝花和河北的承德有丰富的钒矿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34s2,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它应位于VB族.
(2)V2O5常用作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当SO2气态为单分子时,分子中S原子δ电子对有3对,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此氧化物的分子式应为S3O9,该结构中S-O键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为形成b键的氧原子与两个S原子结合,作用力较小;

(3)V2O5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钒酸钠(Na3VO4),该盐阴离子中V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以得到偏钒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2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钒酸钠的化学式为NaVO3
(4)钒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VO2,若它的晶胞参数为xnm,则晶胞的密度为$\frac{1.66×1{0}^{19}}{{N}_{A}{x}^{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1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kJ•mol-1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则反应 3CO(g)+3H2(g)?CH3OCH3(g)+CO2(g)△H=-247kJ•mol-1,化学平衡常数K=K=K12•K2•K3(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率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x mol•L-1的氨水与y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显中性,则c(NH4+)=c(Cl-)(填“>”、“<”或“=”);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frac{1{0}^{-7}y}{x-y}$.
(4)科学家发明了将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作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相对速率
(CH32C=CHCH310.4
CH3CH=CH22.03
CH2=CH21.00
CH2=CHBr0.04
依据表中的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速率与C=C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的关系①C=C上的H被甲基(烷基)取代,有利于加成反应、②甲基(烷基)越多,速率越大、③C=C上的H被Br(卤素)取代,不利于加成反应.
(2)下列化合物与HCl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D(填代号).
A.(CH32C=C(CH32B.CH3CH=CHCH3C.CH2=CH2D.CH2=CHCl
(3)烯烃与溴化氢、水加成时,产物有主次之分,例如:
CH2=CHCH3+HBr→CH3CHBrCH3(主要产物)+CH3CH2CH2Br(次要产物)
CH2=CHCH2CH3+H2O$\stackrel{H+}{→}$CH3CH(OH)CH2CH3(主要产物)+CH3CH2CH2CH2OH(次要产物)
在下图中B、C、D都是相关反应中的主要产物(部分反应条件、试剂被省略),且化合物B中仅有4个碳原子、1个溴原子、9个氢原子.图框中B的结构简式为(CH33CBr;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②(填框图中的序号,下同),属于消去反应的有③;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主要产物,表明反应条件):(CH33C-OH $→_{△}^{浓硫酸}$CH2=C(C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实验结论
A稀盐酸石灰石稀的碳酸钠溶液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有脱水性、强氧化性
C浓硫酸Na2SO3品红溶液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浓盐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向21.6g Fe3O4、Fe2O3、FeO、Cu的混合物中加入0.5mol•L-1的硫酸溶液420mL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
A.1.12 gB.2.24 gC.3.36 gD.6.4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stackrel{X}{→}$B$\stackrel{Y}{→}$C$\stackrel{Y}{→}$D$\stackrel{Z}{→}$E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请回答:
(1)A是(NH42S.
(2)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2SO2+2H2O.
(3)当X是强碱时,E是HNO3,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