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蔗糖、硫酸钡和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酸性氧化物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⑤根据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均与H2O反应,故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A.②⑤ B.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易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一12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
(1)氮氧化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1= -867 kJ·mol-1
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2= -564 kJ·mol-1
则CH4将NO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催化反硝化法中,用H2在催化剂表面将NO3-还原为N2,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明显增强。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居室装修材料会挥发出甲醛,污染空气。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4)排放到大气中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煤火电发电厂的尾气中含SO2,常用Na2SO3溶液或氨水吸收尾气,生成NaHSO3 或NH4HSO3,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则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5)已知25℃时,Ksp(BaSO4) =1.0 ×10-10mol2·L-2 。现将4.0×10-4mo1/L 的Na2SO4 溶液与一定浓度的B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沉淀,计算应加入B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同周期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中Z最小。W与X同主族,其最高化合价是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 > Z> Y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W > X
C. Y、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两两发生反应
D. 简单离子的还原性:X>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自来水中加入明矾进行杀菌消毒
B.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C.在食品袋中放入硅胶、生石灰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D.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CH3CHO和H2O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C.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实验班高一12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按图装置持续通人气体 X,并在管口 P 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Y 不可能是( )
A. H2 和 NaHCO3 B. CO 和 Fe2O3 C. CO 和 CuO D. CO 和 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