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化学兴趣小组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即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利用Ⅰ、Ⅱ装置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Ⅱ装置可以收集H2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NO2或NO气体,其理由是O2、NO2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Ⅱ装置作简单改进(但不改变瓶口朝向),
也可以收集O2、NO等气体,但不能收集NO2气体,其改进的方法
是将Ⅱ装置加满水.
(3)丙同学想利用上述装置比较H2SO4、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不必再选用其它酸性溶液,且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达到目的).实验时,K1关闭、K2打开.锥形瓶内装Na2CO3固体,装置C(试管)中所盛的试剂是Na2SiO3溶液;实验确认H2SO4、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出现的现象是装置Ⅰ中产生气泡、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
(4)丁同学想证明氧化性:Ca(ClO)2>Cl2>Br2,实验时,K1关闭、K2打开,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Ca(ClO)2,C中加NaBr溶液溶液,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或黄色或橙红色;但是此装置在完成这个实验时尚存不足,其不足是氯气易逸出污染环境.

分析 (1)Ⅱ装置中进气管短,出气管长,为向下排空气法;NO与氧气反应;
(2)用排水法可以收集O2和NO等气体,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
(3)比较H2SO4、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可在Ⅰ中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Ⅲ为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硅酸沉淀;
(4)比较Ca(ClO)2>Cl2>Br2氧化性强弱,在Ⅰ中Ca(Cl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Ⅲ中NaBr溶液反应生成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或橙红色,注意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解答 解:(1)Ⅱ装置中进气管短,出气管长,为向下排空气法,O2、N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O2、NO2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和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应采用排水法收集,所以该装置不能收集氧气和一氧化氮,
故答案为:O2、NO2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O2 和NO不能与水发生反应,而且难溶于水,所以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将Ⅱ装置加满水;
(3)比较H2SO4、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可在Ⅰ中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Ⅲ为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硅酸沉淀,
故答案为:Na2CO3;Na2SiO3溶液;装置Ⅰ中产生气泡、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
(4)比较Ca(ClO)2>Cl2>Br2氧化性强弱,在Ⅰ中Ca(Cl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Ⅲ中NaBr溶液反应生成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或橙红色,注意防止氯气污染环境,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故答案为:浓盐酸;NaBr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或黄色或橙红色;氯气易逸出污染环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气体的性质及密度选择相应的收集方法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案的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把握和对仪器的使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探究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4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1)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2)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实验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是Na>Mg>Al.
(4)请补充该小组同学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的上述实验结论: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个1L的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2A(g)+B(g)?3C(g)+D(s).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mol/L,下列组合能达到的是(  )
A.6molC+xmolD(x>0.6)
B.1molA+0.5molB+1.5molC+xmolD(x>0.1)
C.3molA+1.5molB+x molD(x≥0)
D.1molA+0.5molB+3molC+xmolD(x>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是丙酮
B.1-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发生
D.醇类都能发生图示的催化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的装置放
置在有光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CH4+4Cl2$\stackrel{光照}{→}$CCl4+4HCl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B(填字母序号)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试解释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且生成的HCl能够溶解于水中,所以左侧压强减小,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无水AlCl3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Fe2O3)为原料制备无水AlCl3的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frac{\underline{\;800℃\;}}{\;}$2Fe+3CO.
(2)氯化炉中生成AlCl3的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l;生成1mol AlCl3理论上至少需消耗18g焦炭.
(3)氯化铝在加热时易升华,气态氯化铝的分子式为Al2Cl6,由此判断AlCl3是共价(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升华器中主要含有AlCl3和FeCl3,需加入Al,其作用是除去FeCl3
(4)AlCl3产品中Fe元素含量直接影响其品质,为测定产品中Fe元素的含量,现称取14.0g无水AlCl3样品,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物,经洗涤、灼烧、冷却、称重,残留固体质量为0.32g.则产品中Fe元素的含量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溶液加水稀释,恢复至室温后,pH变大
B.稀释0.1 mol•L-1醋酸溶液,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均变小
C.在 NaHCO3溶液中:c(Na+)+c(H+)=c(HCO3-)+c(CO32-)+c(OH-
D.将A1C1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生成NOx等污染大气.其中生成N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3kJ•mol-1
②根据如图2所示,只改变条件R,当N2的转化率从a3到a1时,平衡常数KA、C.
A.可能增大   B.一定不变    C.可能不变     D.可能减小   E.增大、减小、不变均有可能
(2)尿素(又称碳酰胺)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利用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为:
第一步:2NH3(g)+CO2(g)?H2NCOONH4(氨基甲酸铵) (l)
第二步:H2NCOONH4(l)?H2O(g)+H2NCONH2(l)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500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反应决定.
②反应进行到10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上图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v(CO2)=1.5×10-4mol/(L•min).
③由氨基甲酸铵和CO2曲线变化可得出关于浓度变化和平衡状态的两条结论是:
a.氨基甲酸铵浓度先增大,15min后减小;
b.15min时第一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5min第二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关于Na、Mg、Al、Fe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Na、Mg、Al、Fe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Fe2O3、Al2O3、MgO都是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
C.Na2O2和Na2O都能和水反应
D.Fe(OH)3、Al(OH)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