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NaHCO3俗名纯碱,其水溶液显弱碱性 | |
B. | 该溶液中K+、Al3+、SO42-可以大量共存 | |
C. | 加水稀释该溶液,溶液中$\frac{c(HC{{O}_{3}}^{-})}{c(C{{O}_{3}}^{2-})}$增大 | |
D.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
分析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
B.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水解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反应;
C.依据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平衡常数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分析判断;
D.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氢钠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中碳酸氢根离子前系数为1.
解答 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A错误;
B.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水解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反应,Al3+离子在碳酸氢钠溶液中不能共存,故B错误;
C.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平衡常数K=$\frac{c({H}^{+})c(C{{O}_{3}}^{2-})}{c(HC{{O}_{3}}^{-})}$=$\frac{c({H}^{+})c(C{{O}_{3}}^{2-})}{c(HC{{O}_{3}}^{-})}$,$\frac{c(HC{{O}_{3}}^{-})}{c(C{{O}_{3}}^{2-})}$×$\frac{c({H}^{+})}{c({H}^{+})}$=$\frac{c({H}^{+})}{K}$,加水稀释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离子积常数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比值增大,故C正确;
D.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氢钠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中碳酸氢根离子前系数为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名称、盐类水解原理分析、平衡常数和离子积常数的计算分析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6g NO2和N2O4以任意比混合,所得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NA | |
B. | 标准状况下,含2NA个单键的甲醛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 |
C. | 1mol Fe 与一定量的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0.3NA | |
D. | 1mol N2和3mol H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N-H键数可能等于5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l mol Fe(NO3)3与足量HI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
B. | 将l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 |
C. | 分子数目为0.1NA的N2和NH3混合气体,原子间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3NA | |
D. | 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克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frac{a{N}_{A}}{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Y元素与氢元素可形成H2Y2型的离子化合物 | |
B. | Z元素的单质有半导体特性,原子半径:Z>X | |
C.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XO3>H3WO4 | |
D. | 元素Z、W的最高正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羟基的电子式:![]() | B. | 淀粉和纤维素的实验式:CH2O | ||
C. |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 D. | 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_{6}^{8}$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
B. |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均是化学变化 | |
C. |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无关 | |
D. | 按a、b两种途径由铜制备相同量的硝酸铜,途径a、b消耗的铜一样多 途径a:Cu$→_{△}^{O_{2}}$CuO$\stackrel{稀硝酸}{→}$Cu(NO3)2;途径b:Cu$\stackrel{稀硝酸}{→}$Cu(N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用于除氯气中的水蒸气 | B. | 图2进行溶液的定容 | ||
C. | 图3用于制取干燥的氨气 | D. | 图4用于溴与苯的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 | |
B. | S(g)+O2(g)═SO2(g)△H1 S(s)+O2(g)═SO2(g)△H2 | |
C. | C(s)+$\frac{1}{2}$O2(g)═CO(g)△H1 C(s)+O2(g)═CO2(g)△H2 | |
D. | H2(g)+Cl2(g)═2HCl(g)△H1$\frac{1}{2}$H2(g)+$\frac{1}{2}$Cl2(g)═HCl(g)△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