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可用电解法将粗铜变为精铜,粗铜中所含杂质为Fe、Ni、Ag和Au,用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已知,氧化性:Cu2+>Ni2+>Fe2+.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粗铜在阳极的反应顺序是:Fe-2e-═Fe2+、Ni-2e-═Ni2+、Cu-2e-═Cu2+,杂质金和银不反应形成“阳极泥”
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u2+减小
C.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阳极有0.5 mol铜被氧化
D.阴极反应只有Cu2++2e-═Cu

分析 A.还原性越强,优先失去电子,根据还原性Fe>Ni>Cu>Fe2+进行判断;
B.阴极上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阴极析出;
C.粗铜中含有铁、镍等活泼性强于铜的金属,先于铜放电;
D.阴极上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 解:A.由于还原性还原性Fe>Ni>Cu>Fe2+,则粗铜在阳极的反应顺序是:Fe-2e-→Fe2+、Ni-2e-→Ni2+、Cu-2e-→Cu2+,所以杂质金和银不反应形成“阳极泥”,故A正确;
B.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所以铜离子浓度降低,故B正确;
C.粗铜中含有铁、镍等活泼性强于铜的金属,先于铜放电,所以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故C错误;
D.阴极上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中等,熟悉电解池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明确阳极放电顺序,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O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molH2O和1 molH2的体积都约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实验结论
A稀硫酸Na2SAgNO3
AgCl的浊液
Ksp(AgCl)>Ksp(Ag2S)
B浓盐酸MnO2NaBr溶液氧化性:MnO2>Cl2>Br2
C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漂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Na+的结构示意图: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xmol•L-1,c(OH-)=10-ymol•L-1,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时,水的离子积KW为10-13,则该温度t℃>(填“>”“<”或“=”)25℃.
(2)若将此温度(t℃)下,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2.
(3)已知水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_{3}^{+}$O+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碱性,选择方法是D.
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B.向水中加入NaOH固体
C.加热至100℃D.向水中加入Na
(4)若等pH、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pH相等,则 m<(填“>”“<”或“=”)n.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C
A.用HNO2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B.HNO2和NaCl不能反应
C.0.1mol•L-1 HNO2溶液的pH=2.1     D.HNO2溶液稀释p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I2(g)+H2(g)?2HI(g)△H=-QkJ/mol(Q>0),H-H键能为akJ/mol,H-I键能为bkJ/mol,则I-I键能是(  )
A.b+Q-a kJ/molB.2b-Q-a  kJ/molC.2b+Q-a kJ/molD.b-Q+a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制备Cl2,并探究氯气的相关性质.

(1)写出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若A装置中固体药品为KClO3,则反应中每生成1mol 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rac{5}{3}$mol.
(2)装置B的作用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
(3)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I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则Ⅱ、Ⅲ处应加入的物质分别是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请简述能说明氯、溴、碘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D中的无色溶液变为橙色(橙红色或黄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D中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放入装置E中,振荡,下层为紫红色,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大于碘.
(5)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装置F的作用: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标准状况下,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和b分成甲、乙两室,如图所示.在乙室中充入0.06mol HCl,甲室中充入H2、NH3的混合气体,静止时活塞位置如下图.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之差为1.0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1.1g.
(3)甲室中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质量比为4:51.
(4)经过查资料知道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是固体),如果将板a去掉,当HCl与NH3完全反应后,活塞b将静置于刻度“2”处(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部位
D.用托盘天平称出25.20g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