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前四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加,核电荷数之和为58;Y 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
(1)X的元素符号为
 
,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Y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A,Z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B,A与B稳定性较强的是
 
(写分子式).
(3)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
 
(写分子式).
(4)12.4g单质Y4所含有的σ键数目为
 

(5)含W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含氧酸根离子是
 
,该含氧酸根离子在分析化学中有重要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该含氧酸根离子可将Fe2+氧化成Fe3+,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要检验是否有Fe3+生成,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前四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加,Y 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故Y为P元素;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Cl元素;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d轨道数目为5,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2,故W为Mn元素,则X、Y、Z、W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58,则X核电荷数为58-15-17-25=1,故X为H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前四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加,Y 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故Y为P元素;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Cl元素;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d轨道数目为5,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2,故W为Mn元素,则X、Y、Z、W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58,则X核电荷数为58-15-17-25=1,故X为H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X的元素符号为:H,Z为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ⅦA族,
故答案为:H;第三周期第ⅦA族;
(2)Y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A为PH3,Z与X形成共价化合物B为HCl,由于非金属性P<Cl,故氢化物稳定性较强的是:HCl,
故答案为:HCl;
(3)由于由于非金属性P<Cl,所以磷酸的酸性小于高氯酸,
故答案为:HClO4
(4)在P4分子中,每个分子中有6个P-P键,12.4gP4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σ键数目为0.6NA或3.612×1023 个,
故答案为:0.6NA或3.612×1023 个;
(5)含W(Mn)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含氧酸根离子是MnO4-,MnO4-离子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4-+5Fe2++8H+═Mn2++5Fe3++4H2O,若要检验是否有Fe3+生成,可以用KSCN溶液,具体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为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1~2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反应有Fe3+生成;反之则无Fe3+生成,
故答案为:MnO4-;MnO4-+5Fe2++8H+═Mn2++5Fe3++4H2O;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1~2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反应有Fe3+生成;反之则无Fe3+生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的检验等知识,中等难度,解题的关键是元素推断,答题时注意审题,第(4)问,P4的结构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同时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OH)2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酸碱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与Ne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三倍,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够发生反应.
(1)比较z、w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2)写出x、y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则(  )
A、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
B、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质量一定相等
D、密度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查资料得知α-AgI是一种固体导体,导电率很高.他为了研究α-AgI究竟是Ag+离子导电还是I-离子导电,设计一个如图所示(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的电化学实验.已知铅蓄电池总反应:Pb+PbO2+2H2SO4 
放电
充电
2PbSO4+2H2O
(1)该电解池的阳极电极方程式:
 
;铅蓄电池的正极电极方程式:
 

(2)若Ag+导电,α-AgI本身质量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下同.)
若I-导电,阳极附近的α-AgI晶体密度将会
 

(2)若通电一段时间后铅蓄电池中消耗了1molH2SO4,则电解池的阴极增重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种由甲醇、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容量达氢镍电池或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请完成下列与甲醇有关的问题.
(1)工业上有一种生产甲醇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A、B两个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人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经10秒钟后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AB
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g)和3molH2(g)1molCH3OH(g)和1molH2O(g)
CH3OH(g)浓度(mol?L-1c1c2
反应能量变化放出29.4kJ吸收akJ
①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A中用CO2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用含C1的表达式表示).
②a=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甲醇燃料电池,并用该电池电解200mL-定浓度NaCl与CuSO4混合溶液,其装置如图:

①写出甲中通入甲醇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理论上乙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丙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在t2后,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在t2时所得溶液的pH为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3)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可用于航天航空.如图丁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做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CH4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03的Zr02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02-离子
①d电极的名称为
 

②如图戊所示用铂电极电解足量硫酸铜溶液,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电解一段时间后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
 
 (填序号).
a. CuO    b.Cu(OH)2    c.CuC03  d.Cu2(OH)2C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①反应的反应类型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ⅰ)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ⅱ)与B有相同官能团
ⅲ)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G是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的工业用途
 

(6)D在Cu存在时通入并氧气加热可生成H,H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学了盐的性质以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如图1所示,把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松开活塞,活塞回到原位.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
 
,几次试验发现结果都偏高你认为主要原因
 

(2)有同学以图2的收集装置,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读数时发现量筒液面高于集气瓶中液面应如何操作
 

(3)也有人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 (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可吸收CO2气体).该装置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是
 

A、装置内残留的CO2气体不能全部排出.
B、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同时被碱石灰吸收.
C、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同时被碱石灰吸收.
D、球形干燥管与空气相通,也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如图所示).

则:(1)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2)写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3)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向某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A(s)+2B(g)?D(g)+E(g)△H=Q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时间(min)
01020
30
4050
B2.001.361.001.001.201.20
D00.320.500.500.600.60
E00.320.500.500.600.60
(1)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B       
b.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e.同时加入0.2molB、0.1molD、0.1molE
(3)对于该反应,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曲线为如图中的
 
(填序号)

(4)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T1不变,当向该容器中加入1.60molB、0.20molD、0.20molE和nmolA,达到平衡后,与表格中20分钟时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时,则投入固体A的物质的量n取值范围
 
mol.
(5)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T1不变,各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为:n(A)=1.0mol,n(B)=3.0mol,n(D)=amol,n(E)=0mol,达到平衡后,n(E)=0.50mol,则a=
 

(6)若该密闭容器绝热,实验测得B的转化率B%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Q
 
0(填“大于”或“小于”),c点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