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Na2CO3)溶液,因为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写出甲酸进行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OH+2Ag(NH32OH $\stackrel{△}{→}$(NH42CO3+2Ag↓+2NH3↑+H2O.
(3)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BCDEF(写字母)
A、用洁净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在银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甲酸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F、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5)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OH+CH3OH$→_{△}^{浓硫酸}$HCOOCH3+H2O.
(6)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乙,原因是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7)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试剂或实验用品有:浓H2SO4、甲醇、甲酸还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碎瓷片(沸石)两种必备用品.
(8)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分析 (1)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必含有醛基官能团,甲酸含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3)依据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问题分析判断;
(4)依据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反应的原理产物性质分析;
(5)依据酯化反应的反应历程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书写;
(6)根据甲醇性质分析,甲醇是有毒的易挥发的有机物;
(7)根据甲酸、甲醇的性质和饱和碳酸钠的作用解答;
(8)酯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酸盐和醇.

解答 解:(1)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碱,可以加NaOH(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NaOH(Na2CO3)溶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甲酸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发生反应HCOOH+2Ag(NH32OH $\stackrel{△}{→}$(NH42CO3+2Ag↓+2NH3↑+H2O,
故答案为:HCOOH+2Ag(NH32OH $\stackrel{△}{→}$(NH42CO3+2Ag↓+2NH3↑+H2O;
(3)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在新制的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需要检验的有机物,水浴加热,生成银镜现象,反应过程中不能震荡,试管要洁净,银氨溶液需要新制,制备方法是想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沉淀,继续加入到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所以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
A、用洁净试管使银析出均匀,故A需要;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滴加试剂顺序错误,需碱过量,故B不需要;
C、久置的银氨溶液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易反应危险.故C不需要;
D、银镜反应需要反应的条件是碱性条件,故D不需要;
E、为得到均匀的银镜,需要用水浴加热,故E不需要;
F、为得到均匀银镜,反应过程不能震荡,故F不需要;
故答案为:BCDEF;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5)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历程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OOH+CH3OH$→_{△}^{浓硫酸}$HCOOCH3+H2O,
故答案为:HCOOH+CH3OH$→_{△}^{浓硫酸}$HCOOCH3+H2O;
(6)甲醇是有毒的易挥发的有机物,需要密封装置中进行,所以选择乙,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乙;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7)甲酸和甲醇沸点低,易挥发,需用碎瓷片(沸石),为了降低了甲酸甲酯的溶解度,同时还能除去混有的甲醇和甲酸,需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碎瓷片(沸石);
(8)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是因为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甲酸钠和甲醇,得不到酯,
故答案为: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性质的应用、实验操作的步骤、注意问题、试剂选择、反应现象、装置的分析等,掌握醛基检验的实验方法判断,装置的原理应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该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请问:甲池是原电池装置,乙池是电解池装置.
(2)在甲池中:通入C2H4的电极名称是负极,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甲池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2O2+4KOH=2K2CO3+2H2O.
(3)在乙池中:B(石墨)电极的名称是阳极,A(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NO3+2H2O $\frac{\underline{\;通电\;}}{\;}$4Ag+O2↑+4HNO3
(5)当乙池中A(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280mL(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已知炽热铁屑与氯化氢生成氯化亚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试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A(选填A或C)处酒精灯.
(2)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
(3)制取的无水氯化铁中混有少量氯化亚铁,其原因是Fe+2HCl=FeCl2+H2(化学方程式表示).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HCl,可以在装置A、B间加入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4)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制氯气的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③(填数字代号).
①O2         ②Cl2          ③CO2          ④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①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②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③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图中的B装置.
②称取0.24 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0.088 g/L,最好选用B(选填字母序号)规格的量筒.
A.100 mLB.200 mLC.500 mLD.1 00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将先加入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方.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Na2CO3溶液的倒吸.造成倒吸的原因是乙醇与乙酸都易溶于碳酸钠溶液.
(3)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收剂.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
(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小(填“大”或“小”).
(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使反应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乙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克/厘米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表面覆盖少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

(1)a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请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写出1,2-二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得到二元醇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
(3)安全瓶b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4)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O2、SO2等酸性气体.
(5)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因是(写出两条)乙烯流速过快,未完全发生加成反应;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
(6)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是吸收HBr和Br2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苯甲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能与乙醇、乙醚混溶,不溶于水.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其制备原理如表:
已知:
物质颜色状态密度/g/cm3熔点/℃沸点/℃
苯甲酸*白色固体1.2659122249
苯甲酸乙酯无色液体1.05-34.6212.6
乙酸无色液体1.049216.6117.9
乙醇无色液体0.789-117.378.5
乙酸乙酯无色液体0.894-0.898-83.677.1
乙醚无色液体0.713-116.334.6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1)如图1为课本上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②实验开始前在饱和碳酸钠加入酚酞,溶液会变红,随着乙酸乙酯的蒸出,红色会变浅,但是无气体产生,请写出发生该变化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H3COOH+CO32-=CH3COO-+HCO3-
(2)按照图2所示装置制备苯甲酸乙酯.
①制备: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2所示连接好仪器,其中分水器的作用是分离出反应生成的水,控制温度加热回流2h.
a.实验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分离反应过程中生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b.从提供的分析实验室制取苯甲酸乙酯为什么不使用制取乙酸乙酯一样的装置?如果使用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会使乙醇大量蒸馏出去,实验效率大大降低
②产品的提纯
将圆底烧瓶中的残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瓶中,分批加入Na2CO3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得粗产品.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醚层与粗产品合并;在粗产品加入无水氯化钙后,静置、过滤,过滤液进行蒸馏,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产品经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6mL.
c.在该实验分液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填“上口倒出”可“下口倒出”);
d.该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42%;
e.若加入的Na2CO3溶液不足,在之后的蒸馏时烧瓶内会出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在苯甲酸乙酯中有未除尽的苯甲酸,受热至100℃时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CO(g)+H2O(g)?CO2(g)+H2(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70080083010001200
平衡常数1.71.11.00.6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H<0(填“<”“>”“=”);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CO和0.80mol的H2O,反应初始6s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03mol•L-1•s-1,则6s末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8mol•L-1;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80%;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c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CO)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O和H2的物质的量相等
(4)已知1000℃时,要使CO的转化率超过90%,则起始物c(H2O):c(CO)应不低于14.4;
(5)某燃料电池以CO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以熔融态的K2CO3为电解质,请写出该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2CO2═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玻璃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C.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D.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