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A.金属钠B.溴水C.碳酸钠溶液D.新制Cu(OH)2悬浊液

分析 乙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乙醇和碳酸钠溶液互溶,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金属钠与乙酸、乙醇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都能生成氢气,都有气泡产生,现象相近,无法鉴别,故A错误;
B.溴水与乙酸、乙醇不反应且混溶,无法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与乙醇不反应但混溶,与苯不反应但溶液分层,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C正确;
D.加入氢氧化铜,与乙醇、氢氧化钡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四种物质的组成上的异同,从反应具有不同现象的角度考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
向2支盛有1mL 1mol/L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mol/L 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实验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
4mL 2mol/L NH4Cl 溶液沉淀溶解
4mL蒸馏水沉淀不溶解
(1)测得实验Ⅰ中所用NH4Cl溶液显酸性(pH约为4.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NH4++H2O?NH3•H2O+H+
(2)同学们猜测实验Ⅰ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
猜想1:氢氧化镁电离出OH-离子,与氯化铵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
猜想2:氯化铵中NH4+离子水解出的H+,与氢氧化镁电离出OH-离子生成了水.
(3)为验证猜想,又设计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内容结  果
1测定醋酸铵溶液的pHpH约为7,溶液呈中性
2取少量的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分别盛放在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醋酸铵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均溶解
①用醋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原因是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果氢氧化镁能溶解于醋酸铵,说明是NH4+结合氢氧化镁电离出的OH-离子,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正向移动,达到沉淀溶解.
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的是1(填“1”或“2”).
(4)实验Ⅱ观察到沉淀不溶解.该实验的目的是做对比分析,排除实验中溶剂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有关绿色消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倡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D.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学用语中表达正确的是(  )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B.C2H4的球棍模型
C.环已烷的结构简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大气中SO2含量过高会导致雨水中含有(填化学式)H2SO4、H2SO3而危害植物和建筑物.工厂排放的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重要化工原料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2SO3+H2O=2NaHSO3
(2)已知NaHSO3的水溶液显酸性,比较其中SO32-、HSO3-、H2SO3三种粒子的浓度:c(HSO3-)>c(SO32-)>c(H2SO3).
(3)SO2是空气质量报告的指标之一,可用SO2还原KIO3生成I2的反应测定空气中SO2含量.每生成0.01mol I2,参加反应的SO2为0.05mol.
(4)已知25℃时,Ksp(BaSO4)=1.1×10-10,Ksp (BaCO3)=2.6×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C
A.25℃时,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大量水,Ksp(BaSO4)不变
B.25℃时,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
C.向Na2SO4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溶液中c(SO42-)降低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2)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中性(填“酸”“碱”或“中”);
(3)发射飞船时肼(N2H4)与NO2作推力能源,两者反应产生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①N2(g)+2O2(g)═2NO2(g)△H=+67.7kJ/mol
②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
则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
(4)飞船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其电池总反应均为:2H2+O2═2H2O.酸式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强酸溶液,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2H2-4e═4H+,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其正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O2+2H2O+4e═4OH,则其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1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发现,②、④、⑨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晶体具有超导性,其晶胞的结构特点如图2所示(图中②、④、⑨分别位于晶胞的体心、顶点、面心),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Ni3C(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②的一种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分子中含有分子间氢键                  B.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只含有4个σ键和1个p-p的π键   D.该氢化物分子中②原子采用sp2杂化
(3)某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18电子的X分子的结构式为;该元素还可与元素①形成10电子的气体分子Y,将过量的Y气体通入盛有含⑩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为: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消失,变成深蓝色的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Cu(NH34]2++2OH-  
(4)比较③,⑤,⑥,⑦,⑧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Ca<Al<S<Cl<O(用元素符号表示).
(5)⑩元素单质晶体是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5个⑩原子紧密堆砌,⑩原子半径为d cm,求该金属的密度为$\frac{\sqrt{2}a}{8{d}^{3}}$g•cm-3.(该金属原子的质量为a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溶液中的水以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标出.A、E是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C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且和SiC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和原子数,D是一种单质,F为气体,J是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K是两性化合物.反应③、④、⑤用于工业中生产H.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NH3,INaAlO2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CO2+2AlO2-+3H2O=2Al(OH)3↓+CO32-
(4)B和SiC的纳米级复合粉末是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散热材料.反应①是科学家研究开发制备该纳米级复合粉末的最新途径.已知B由Si及另外两种元素组成,且Si与另外两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Al4SiC4+2N2$\frac{\underline{\;1500℃\;}}{\;}$4AlN+SiC+3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H3COO-、H+、Na+、K+B.NH4+、OH-、Ba2+、Cl-
C.Ca2+、NO3-、Ba2+、K+D.NO3-、Ba2+、H+、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