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Z的质子数之和与Y的质子数相等,Z的电子层数是X的电子层数的2倍.A、B、C、D、E、F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由上述三种元素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其中A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E是两种酸,F是一种单质,反应③④均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
(2)A和E反应生成G,C与G中都含有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填化学键的类型).
(3)反应③中如果转移的电子为3mol,则被氧化的A为0.5mol.
(4)科学家发明了使ZX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作电极,加入碱性电解质溶液,往一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ZX3并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试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2NH3-6e-+6OH-=N2+6H2O.
(5)由Z、X两元素形成的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可和XSO4-形成一种盐A,若往A的溶液中缓缓滴入稀NaOH溶液至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42-)>c(NH4+)>c(H+)=c(OH-).

分析 A、B、C、D、E、F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由上述三种元素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其中A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A是NH3,氨气能连续和F单质反应,氨气能连续被氧化,则F是O2
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Z的质子数之和与Y的质子数相等,Z的电子层数是X的电子层数的2倍,则X是H元素、Z是N元素、Y是O元素,
D、E是两种酸,F是一种单质,反应③④均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D为HNO2,E为HNO3,氨气被氧气氧化生成NO,则B是NO,NO被氧气氧化生成NO2,则C是NO2,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氨气为共价化合物;
(2)A是氨气、E是硝酸,二者反应生成G,G为NH4NO3,C是NO2
(3)氨气和氧气再微生物作用下生成亚硝酸,依据化学方程式电离关系计算;
(4)氨气碱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氨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依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写出;
(5)Z、X两元素形成的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NH4+,可和HSO4-形成一种盐A,A为NH4HSO4,若往A的溶液中缓缓滴入稀NaOH溶液至溶液恰好呈中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H3.H2O、(NH42SO4,溶液呈中性,则c(H+)=c(OH-),依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比较判断.

解答 解:A、B、C、D、E、F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由上述三种元素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其中A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A是NH3,氨气能连续和F单质反应,氨气能连续被氧化,则F是O2
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Z的质子数之和与Y的质子数相等,Z的电子层数是X的电子层数的2倍,则X是H元素、Z是N元素、Y是O元素,
D、E是两种酸,F是一种单质,反应③④均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D为HNO2,E为HNO3,氨气被氧气氧化生成NO,则B是NO,NO被氧气氧化生成NO2,则C是NO2
(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氨气,氨气中N原子和每个H原子之间都存在一个共价键,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A是氨气、E是硝酸,二者反应生成G,G为NH4NO3,C是NO2,C和G都含有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3)氨气和氧气再微生物作用下生成亚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O2$\frac{\underline{\;微生物\;}}{\;}$2HNO2+2H2O,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3mol×4=12mol,反应③中如果转移的电子为3mol,则被氧化的A的物质的量=$\frac{3mol}{12mol}$=0.5mol,
故答案为:0.5;
(4)氨气碱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氨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2NH3-6e-+6OH-=N2+6H2O;
(5)Z、X两元素形成的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NH4+,可和HSO4-形成一种盐A,A为NH4HSO4,若往A的溶液中缓缓滴入稀NaOH溶液至溶液恰好呈中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H3.H2O、(NH42SO4,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NH4+)=2c(SO42-),如果硫酸氢铵和NaOH以1:1反应,则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氢氧化钠应该稍微过量,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SO42-)>c(NH4+),则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42-)>c(NH4+)>c(H+)=c(OH-),
故答案为:c(Na+)>c(SO42-)>c(NH4+)>c(H+)=c(OH-).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无机物推断,涉及物质推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条件推断物质,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即可,难点是(5)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图:

已知:Cu2O+2H+═Cu+Cu2++H2O
沉淀物Cu(OH)2Al(OH)3Fe(OH)3Fe(OH)2
开始沉淀pH5.44.01.15.8
沉淀完全pH6.75.23.28.8
(1)固体混合物A中的成分是SiO2、Cu.
(2)反应Ⅰ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2+(填离子符号)请写出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2Fe3++Cu=Cu2++2Fe2+
(3)x、y对应的数值范围分别是3.2≤pH<4.0、5.2≤pH<5.4.
(4)电解法获取Cu时,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
(5)下列关于NaClO调pH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加入NaClO可使溶液的pH降低
b.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生反应ClO-+H+═HClO,ClO-消耗H+,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c.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NaClO水解ClO-+H2O═HClO+OH-,OH-消耗H+,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6)用NaClO调pH,生成沉淀B的同时生成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O-+2Fe2++5H2O=2Fe(OH)3+Cl-+4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元素Y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或元素X失去2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正确的化学式是(  )
A.Y3X2B.X2Y3C.X3Y2D.Y2X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乙醇与浓H2SO4制备乙烯;则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
B.由甲苯与液溴制备邻溴甲苯;由苯制备硝基苯
C.由乙醛与O2制备乙酸;由乙醛与H2制备乙醇
D.由油酸甘油酯与H2制备硬脂酸甘油酯;由硬脂酸甘油酯制备硬脂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v(NO)=0.0010mol•L-1•s-1B.v(O2)=0.0010mol•L-1•s-1
C.v(NH3)=0.0100mol•L-1•s-1D.v(H2O)=0.045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1mol/L稀硫酸100mL.
(1)实验中应选用的仪器是CEFGH(填字母).
A.10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50mL烧杯
G.100mL容量瓶      H.胶头滴管
(2)实验操作:
a.用100mL量筒量取98%的浓硫酸5.4mL;
b.选取对应规格的容量瓶,洗涤,检查是否漏液,将稀释并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此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在小烧杯内稀释浓硫酸,稀释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e.向容量瓶中直接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
f.盖上容量瓶瓶塞,摇匀;
g.用胶头滴管小心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h.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入含少量蒸馏水的试剂瓶中贮存备用.
(3)实验分析:
①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dbcegfh(填序号).
②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③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
I.量取硫酸的量筒量程太大,会造成较大误差.
II.试剂瓶未干燥,会使所配溶液变稀.
④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I 转移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偏低.
II.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偏高.
III.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gD2O 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NA
B.常温下,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个数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 18O2中所含中子数为 8NA
D.25℃时,2.24 LCO2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 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冰部分结构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1mol 冰中最多含有 4×6.02×1023个氢键,水分子间的氢键可表示为 O-H…O
C.在“H2O(s)→H2O(l)→H2+O2”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主要作用依次是氢键、极性键
D.等质量的水和冰,因水结冰后氢键数目变少,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0.1mol/L盐酸滴定0.10mol/L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

A.c(NH4+)>c(Cl-),c(OH-)>c(H+)

B.c(NH4+)=c(Cl-), c(OH-)=c(H+)

C c(Cl-)>c(NH4+), c(OH-)> c(H+)

D c(Cl-)>c(NH4+), 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