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NH${\;}_{4}^{+}$、Ba2+、Cl-、NO${\;}_{3}^{-}$ | B. | Cl-、SO${\;}_{4}^{2-}$、Na+、K+ | ||
C. | SO${\;}_{4}^{2-}$、NO${\;}_{3}^{-}$、Fe2+、Mg2+ | D. | Na+、K+、ClO-、I- |
分析 能溶解铝而产生H2的某一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能溶解铝而产生H2的某一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A.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酸溶液中H+、NO3-、A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故A不选;
B.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
C.酸溶液中H+、NO3-、Al(或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Mg2+,故C不选;
D.酸溶液中H+、ClO-、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O32- | |
B. |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a2+、K+、SO42-、NO3- | |
C. | 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 | |
D. |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O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⑤ | B. | ①③④ | C. | ③④⑤ | D. | 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合成氨反应有重要意义,请完成下列探究。
(1)生产氢气: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产生水煤气。C(s)+H2O(g)H2(g)+CO(g) ΔH=+131.3kJ·mol-1,ΔS=+133.7J·mol-1·K-1,
①该反应在低温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②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400℃时,N2(g)+3H2(g)2NH3(g)的K=0.5。
①在400℃时,2NH3(g)N2(g)+3H2(g)的K′=________(填数值)。
②400℃时,在0.5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则此时反应v(N2)正________v(N2)逆(填“>”、“<”、“=”或“不能确定”)。
③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合成氨反应的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左”或“不”);反应的Δ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3)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2O(g) CO2(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教据:
实验编号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CO | H2O | H2 | CO | |||
1 | 650 | 4 | 2 | 1.6 | 2.4 | 5 |
2 | 900 | 2 | 1 | 0.4 | 1.6 | 3 |
① 实验l中以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O2)=____________;
② 实验1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实验2的平衡常数K2(填“大于””小于,“等于”“不能确定”)。
③ 该反应正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合成氨工业中500℃比常温更有利于氨的合成
C.合成三氧化硫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2体积XY3气体分解生成1体积Y2和2体积气态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
A.XY B.XY2 C.XY3 D.X2Y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