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CuSO4溶液与K2C2O4溶液棍合反应,产物之一是某种只含一种阴离子的蓝色钾盐水合物。通过下述实验确定该晶体的组成。

步骤a:称取0.6720 g样品,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2 mol·L-1稀硫酸,微热使样品溶解。再加入30 ml水加热,用0.20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8.00 mlKMnO4溶液。

步骤b:接着将溶液充分加热,使淡紫红色消失,溶液最终呈现蓝色。冷却后,调节pH并加入过量的KI固体,溶液变为棕色并产生白色沉淀CuI。用0.25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8.00 ml Na2S2O3溶液。已知涉及的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2S2O32-=2I+S4O62-

(1)已知室温下CuI的Ksp=1.27×10-12,欲使溶液中c(Cu )≤1.0×10-6 mol·L-1,应保持溶液中c(I-)≥ mol·L-1。

(2)MnO4-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为O2,同时生成Mn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无此加热操作,则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步骤b中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为 ,若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则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4)通过计算确定样品晶体的组成。(请写出计算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I2=H2SO4+2HI.
(2)反应I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_{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4NH3+5O2═4NO+6H2O,氧化剂:O2,还原剂:NH3,氧化产物: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温度相同、容积均为2L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N2(g)+3H2(g)=2NH3(g) △H=-92. 4kJ·mol-1)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2、6mol H2

2mol NH3

NH3的浓度( 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kJ

放出Q2kJ

吸收Q3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A.2p1=2p3<p2 B.α2+α3<1

C.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最大 D.Q3+Q1>9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在NaCl固体中的NH4Cl,说明NH4Cl会升华

C.SO2气体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两者均有强氧化性

D.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HI、CO、SO2等气体,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可看到黄色火焰

溶液中一定有Na+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

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0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

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乙烯

D

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乙装置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

C.用丙装置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D.用丁装置分离乙酸与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是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C6H6+Br2$\stackrel{FeBr_{3}}{→}$C6H5Br+HBr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吸收Br2蒸气、苯蒸气.反应开始后,观察E试管,看到的现象是E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3)反应2min~3min后,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底层出现油状液体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F(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宜选择的装置是乙(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在试管①中加入3mL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B.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在试管②中加入5mL X试剂;
D. 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 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1)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吸水.
(2)试管②中加入的X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使其容易分层
(3)步骤E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4)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①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