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根据方程式KClO3+6HCl=KCl+3Cl2↑+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2)盐酸体现出的性质有:酸性和还原性
3)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ClO3+6HCl=KCl+3Cl2↑+2H2O
4)当被氧化的HCl为73克时,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1.204×1024(填具体数字)

分析 反应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当有3mol Cl2生成时,转移5mol电子,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1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所以1KClO3是氧化剂,5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所以5HCl是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故答案为:1:5;
2)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6HCl参与反应,其中5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1HCl化合价不变,所以盐酸体现出的性质有酸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酸性和还原性;
3)反应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l元素化合价分别由+5价、-1价变化为0价,当有3mol Cl2生成时,转移5mol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4)当被氧化的HCl为73克时即$\frac{73g}{36.5g/mol}$=2mol,又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所以转移2mol电子,数目为1.204×1024,故答案为:1.204×1024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雾霾的形成与汽车排放的 NOx等有毒气体有关.
(1)可以通过活性炭处理汽车尾气,原理为:C(s)+2NO(g)?N2(g)+CO2(g)△H<0.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D
A.2ν(NO)=ν(CO2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2mol C(s)和2mol NO(g)达平衡后,再在绝热、恒容条件下,加入1mol NO重新达平衡后,N2的百分含量将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
(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原理为:2NO2(g)+O3(g)?N2O5(g)+O2(g).
若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起始时充入0.4molNO2、0.2mol O3,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实验a从开始至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O3)=2.5×10-4mol•L-1•min-1;实验c中NO2的平衡转化率为30%.
②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是:b使用催化剂,c升高温度.
③M点的逆反应速率 v(逆)< N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 (填“>”、“<”或“=”).
④若在N点时,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t1时再加入0.4molNO2、0.2mol O3,请在图中画出逆反应速率在t1后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实验室需要450mL0.2mol•L-1的硫酸,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的仪器除了玻璃棒、烧杯、量筒,还可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量取 ②计算 ③溶解 ④倒转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3)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5.4;
(4)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BCD.
A.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3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沿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
(5)用浓硫酸配制稀H2SO4溶液时,下列操作导致结果偏高的是BC
A.量取浓硫酸时动作缓慢                         B.量取时仰视量筒刻度线
C.洗涤量筒残余H2SO4 也转入稀释烧杯里            D.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秒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3秒末NH3的浓度为(  )
A.0.45mol/LB.0.5mol/LC.0.6mol/LD.0.5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试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试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A.H2S和浓H2SO4B.SO2和NaHCO3溶液C.Cl2和NaHCO3溶液D.Cl2和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
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
C.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D.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适当加热溶液(氨气不挥发)后颜色变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CO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与H2 的体积比为(  )
A.13:8B.8:13C.16:9D.9: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H2O.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若对该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恢复颜色.
(3)试管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
(4)试管C口部棉团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可逆反应aA(g)+bB(g)?cC(g)+dD(g)△H=Q,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是(  )
A.a+b>c+d T1>T2△H>0B.a+b>c+d T1<T2 △H<0
C.a+b<c+d T1>T2△H>0D.a+b>c+d T1>T2△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