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H2O2<Fe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H2OD.2Fe3++2I-═2Fe2++I2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利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是Cl-<H2O2<Fe2+<I-<SO2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解答 解:A、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故A不选;
B、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故B不选;
C、因该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SO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不一致,反应不能发生,故C选;
D、因该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I-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I->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已知的还原性强弱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学生应学会利用化合价来分析反应中的还原剂,并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应通人NaOH溶液.
(2)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100mL1mol/L FeCl3溶液(未用浓盐酸酸化),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该小组同学向5mL lmol/L FeCl3溶液中通人足量的SO2,溶液最终呈浅绿色,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则试管B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开始无现象,然后产生白色沉淀.
(4)该小组同学在(3)中实验时,发现溶液变为浅绿色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最终溶液呈浅绿色.
【查阅资料】Fe(HSO32+离子在溶液中呈红棕色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Fe3+氧化为SO42-
Fe(HSO32+与Fe3+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H2O+Fe(HSO32+═2Fe2++SO42-+3H+
(5)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②往5mL1mol•L-1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3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步骤③往5mL重新配制的1mol•L-1 FeCl3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向步骤①和步骤②所得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溶液立即出现蓝色沉淀,则该试剂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是K3[Fe(CN)6].
(6)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
I.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中间产物Fe(HSO32+离子;
Ⅱ.红棕色中间产物转变成浅绿色溶液是一个较慢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由N、B、Ni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用途.
(1)基态Ni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
(2)化合物A(H3BNH3)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它可由六元环状化合物(HB=NH)3通过3CH4+2(HB=NH)3+6H2O=3CO2+6H3BNH3制得.
①与上述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填标号)
A.反应前后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不变
B.CH4、H2O、CO2分子空间构型分别是:正四面体形、V形、直线形
C.第一电离能:N>O>C>B
D.化合物A中存在配位键
②1个(HB=NH)3分子中有12个σ键.
(3)立方氮化硼结构和硬度都与金刚石相似,但熔点比金刚石低,原因是B-N键键长大于C-C键,键能小于C-C键,导致立方氮化硼熔点比金刚石低.图1是立方氮化硼晶胞沿z轴的投影图,请在图中圆球上涂“●”和画“×”分别标明B与N的相对位置.

(4)在硼酸盐中,阴离子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形式.图(a)是一种链状结构的多硼酸根,则多硼酸根离子符号为[BO2]nn-(或BO2-),图(b)是硼砂晶体中阴离子的环状结构,其中硼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为sp2、sp3
(5)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3),可以认为氧离子作密置单层排列,镍离子填充其中,氧离子的半径为a pm,则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frac{24.9\sqrt{3}×1{0}^{25}}{2{a}^{2}{N}_{A}}$g(用a、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铝(熔点660℃)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熔点2045℃)和冰晶石(NaAlF6,六氟合铝酸钠)混合熔融后电解制得.回答下列间题:
(1)冶金工业上常用金属铝作还原剂冶炼钒、铬、锰,铝与V2O3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V2O3+2Al$\frac{\underline{\;高温\;}}{\;}$2V+Al2O3
(2)将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铝熔化而不滴落,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铝是活泼金属,但打磨过的铝片投入沸水中不易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若将铝片用饱和Hg(NO32溶液浸泡数分钟,取出后迅速洗净,可制得俗称“铝汞齐“的铝汞合金,铝汞齐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快速生长出篷松的白毛(Al2O3),若将新制的铝汞齐放入水中,可迅速反应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2O=2Al(OH)3+3H2↑;铝汞齐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的原因可能是表面不容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3)将0.1mol•L-1AlCl3溶液和10%NH4F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氨水,无沉淀析出.则AlCl3与NH4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NH4F=(NH43AlF6+3NH4Cl;该实验所用试管及盛装NH4F溶液的试剂瓶均为塑料材质,原因是氟化铵中的氟离子水解生成氢氟酸,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对玻璃有强烈的腐蚀性而对塑料则无腐蚀性.
(4)饮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有研究人员建议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Al+6NO3-+4OH-=10AlO2-+3N2↑+2H2O,此方法的缺点是处理后的水中生成了AlO2-,仍然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还需要对该饮用水进行一系列后续处理.
已知:25℃时,Ksp[Al(OH)3]=1.3×10-33
Al(OH)3?AlO2-+H++H2O K=1.0×10-13
25℃时,若欲使上述处理后的水中AlO2-浓度降到1.0×10-6mol•L-1,则应调节至pH=7,此时水中c(Al3+)=1.3×10-1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NaHCO3能与碱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C.硅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Fe比Cu活泼,可用FeCl3溶液腐蚀线路板上的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B.由沙子制备光伏材料时的反应之一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 Si+2CO↑
C.灼烧NaOH固体时不能使用瓷坩埚,因为坩埚中的SiO2能与NaOH反应
D.玻璃、水晶、陶瓷的主要成分均是硅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自从1902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研究出合成氨的方法以来,氮的固定的相关研究获得了不断的发展.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的部分平衡常数K值.
 反应 大气固氮N2(g)+O2(g)?2NO(g)
 温度/℃ 27 2260
 K 3.84×10-31 1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2260℃时,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0.3mol N2和0.3mol O2,20s时反应达平衡.则此时得到NO0.2mol,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5mol/(L•s).
(2)已知工业固氮反应:N2(g)+3H2 (g)?2NH3 (g)△H<0,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此反应中N2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和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A、B所示,其中正确的是B(填“A”或“B”),T1>T2(填“>”或“<”).

(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通过电解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其示意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
2N2 (g)+6H2 0(l)?4NH3(aq)+302(g)△H
已知:N2 (g)+3H2(g)?2NH3 (g)△H1
2H2(g)+02 (g)?2H2 0(1)△H2
NH3 (g)?NH3(aq)△H3
则△H=2△H1-3△H2+4△H3(用含△H1、△H2、△H3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利用下图的仪器装置可用来测定纯碱Na2CO3的百分含量:供选用的试剂有:纯碱样品、碱石灰、浓盐酸、浓H2SO4、NaOH溶液,稀硫酸,自来水、无水CaCl2、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步骤:a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准确称量盛有干燥剂的干燥管D的质量(m1g);c准确称取纯碱样品质量(n1g)并放入广口瓶内;d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试剂3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e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再称量D的总质量(设为m2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3、4、5分别为1氢氧化钠溶液3稀硫酸4浓硫酸5碱石灰
(2)进行操作e时,要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将反应器中的CO2全部吹出.
(3)如果撤去A装置,直接向B中缓缓鼓入空气,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进行d、e操作时,均要求“缓缓”进行,理由是速度太快,碱石灰不能完全吸收CO2,使测定结果偏小..
(5)装置C和E的作用分别是C干燥CO2E防止空气中CO2、H2O进入D管.
(6)根据此实验,计算纯碱中Na2CO3百分含量的数学表达式为:$\frac{{106({m_2}-{m_1})}}{{44{n_1}}}×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晶体,NaH与水反应放出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H在水中显碱性
B.NaH中氢离子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被还原为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