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酸性H2SO4<HClO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原子半径Na>Al;NH3的电子式,H2O中含有的化学键为极性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分析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 越小;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N-H键;水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含有H-O为极性键.

解答 解:非金属性S<C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H2SO4<HClO4
Na、Al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Na<Al,则原子半径:Na>Al;
NH3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NH3的电子式为
H2O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中含有的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故答案为:<;>;>;;极性键.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家们合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星烷,如三星烷、四星烷、五星烷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B.它们之间互为同系物
C.三星烷与乙苯互为同分异构体D.六星烷的化学式为C18H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A.K、Na、LiB.Al、Mg、NaC.F、Cl、BrD.Cl、S、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性强弱
B.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氨水,判断Mg与Al的金属性强弱
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判断碳与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D.Br2与I2分别与足量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A2C和BC2两种化合物.A、B、C的原子
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只有一个,B原子最外层是次外层的二倍,而C原子M 层是k层的三倍.
(1)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H;BC;CS;
(2)电子式表示A2C
(3)BC2是由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6.02×1022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A.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C.有催化剂作用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请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CO2直线形,CO32-平面三角形
H2SV形,PH3三角锥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2C(g)△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2min内,v(A)=0.025mol/(L•mol)
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
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混合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A己烷(己烯)溴的CCl4溶液分液
B溴乙烷(乙醇)分液
C淀粉溶液(NaCl)过滤
D皂化液(甘油)NaCl盐析,分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