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氯气使品红溶液褪色
B.NO2 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C.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
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分析 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时,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 解:A.氯气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品红使其褪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选;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生成硝酸与N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选;
C.Fe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不选;
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发生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双线桥法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
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
(2)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12L气体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5NA,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从海水中提取下列物质,可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MgB.Br2C.Na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填元素符号);②的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填“酸”“碱”“中”)
(2)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的是HF(填化学式),用电子式表示④和⑥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3)已知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原子半径:Br>Se>P
b.酸性:HClO4>HBrO4>H2SeO4
c.Se的氧化物有两种:SeO2、SeO3
d.在水中Br2 和SeO2反应的方程式为:Br2+SeO2+2H2O═2HBr+H2SeO4
(4)元素⑤的非金属性比Se强(填“强”或“弱”),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S和Se处于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S得电子的能力强于Se,因此非金属性S强于Se
(5)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预测SeO2可能具有的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 和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表述示例:HNO3具有酸的通性和氧化性)
(6)依据锰(Mn)和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冶炼金属锰的常用方法为b
a.电解法         b.热还原法      c.热分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液氯是混合物,氯水是纯净物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D.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胶体,所以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D.
A.钢              B.青铜          C.黄铜        D.水银
(2)在钠、铝、铁三种金属元素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Na,所形成的氧化物中适宜做耐火材料的是Al2O3.向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3)乙同学为了获得持久白色的Fe(OH)2沉淀,准备用右图所示装置,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与新制的FeSO4溶液反应.获得不含O2的蒸馏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蒸馏水.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在试管B(填“A”或“B”)中观察到白色的Fe(OH)2
(4)向盛有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B.
A.有铜无铁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200.0kJ•mol-1
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A.2:1B.3:1C.4:1D.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相同温度下,5.6L CO2和5.6L O2所含的氧原子数(  )
A.相等B.前者多于后者C.后者多于前者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1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
熔点(℃)16.6-89.5-73.5
沸点(℃)117.9117126.3
密度(g/cm31.050.810.88
水溶性互溶可溶(9g/100g水)微溶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乙(选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由于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写出结构简式)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CH3CH2CH=CH2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乙酸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或移走生成物).
(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2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ac(选填编号).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或堵塞(填写操作);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写出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