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NO2(g)+SO2(g)═SO3(g)+NO(g)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frac{8}{3}$.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分析 (1)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
(2)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的浓度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3)利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工业生产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 解:(1)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体系压强都保持不变,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SO3和NO的计量数之比为1:1,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二者的体积比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设加入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则二氧化硫的为2a,
                    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质的量      1a       2a         0      0
转化物质的量         x        x         x      x
平衡物质的量        a-x     2a-x        x      x
则(a-x):(2a-x)=1:6,x=$\frac{4a}{5}$,则平衡时,C( NO2)=$\frac{a-x}{V}$mol/L=$\frac{a}{5V}$,C(SO2)=$\frac{2a-x}{V}$=$\frac{6a}{5V}$,
C(SO3)=C(NO)=$\frac{4a}{5V}$,平衡常数K=$\frac{\frac{4a}{5V}•\frac{4a}{5V}}{\frac{a}{5V}•\frac{6a}{5V}}$=$\frac{8}{3}$,故答案为:a$\frac{8}{3}$;
(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压强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过大,需要的动力大,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选择250℃、1.3×104kPa左右的条件.因为在250℃、压强为1.3×104 kPa时,CO的转化率已较大,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再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点评 该题将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平衡等知识柔和在一起进行考察,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综合性,第(3)容易出错,需认真分析图象,注意图象的变化趋势及纵横坐标的含义,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乙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HI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H)3+3H+═Fe3++3H2O.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2Fe3++2I-═I2+2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④用稀盐酸代替稀HI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①②(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五种饱和溶液①NaAlO2  ②Ba(NO32  ③Ca(OH)2④Na2CO3  ⑤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⑤C.③④⑤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青奥会已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青奥会建筑设施使用了大量节能材料,体现了“绿色青奥”的理念.
①用于青奥村工程的隔热保温材料聚氨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青奥中心外墙的复合保温材料采用铝合金锁边.请你写出两条铝合金的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低
③青奥会议中心双塔采用了玻璃幕墙设计.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④金属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钢铁腐蚀电化学腐蚀居多,期中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Fe‐2e═Fe2+.请你写出两种延缓铁制品腐蚀的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氮元素可形成氰化物(含CN-)、叠氮化物(含N3-)、氰酸盐(含CNO-)、络合物等多种化合物.
(1)HCNO是一种弱酸,它的酸性类似于醋酸,微弱电离出H+和CNO-
①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或CO2或CS2或BeCl2(举1例),由此可推知CNO-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
②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是N>O>C.
(2)叠氮化物、氰化物能与Fe3+及Cu2+及Co3+等形成络合物,如:[Co(N3)(NH35]SO4、Fe(CN)64-
①写出Co3+在基态时的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6
②[Co(N3)(NH35]SO4中钴的配位数为6; CN-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
(3)NaN3与KN3结构类似,前者的熔沸点高于后者,主要原因是前者的晶格能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g)+4H2(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Fe的量,正反应速率增大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 问題:
(1)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如图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通电\;}}{\;}$NCl3+3H2↑.
②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02700 g.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d(填标号)
a.明矾           b.碘化钾          c.盐酸            d.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为了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分离方法、必用仪器均正确的是(  )
选项不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分离方法必用仪器
A碘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漏斗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洗气洗气瓶
C硝酸钾(氯化钠)直接蒸发结晶蒸发皿
D乙醇(水)生石灰      蒸馏蒸馏烧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小组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
A(s)+2B(g)?D(g)+E(g)△H=Q 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

时间(min)
01020
30
4050
B2.001.361.001.001.201.20
D00.320.500.500.600.60
E00.320.500.500.600.60
(1)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2)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d(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B       b.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
c.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d.同时加入0.2molB、0.1molD、0.1molE
(3)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T1不变,当向该容器中加入1.60molB、0.20molD、0.20molE和n molA,达到平衡后,与表格中20分钟时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时,则投入固体A的物质的量n应不少于0.3mol.
(4)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T1不变,各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为:n(A)=1.0mol,n(B)=3.0mol,n(D)=amol,n(E)=0mol,达到平衡后,n(E)=0.50mol,则a=1.5.
(5)若该密闭容器绝热,实验测得B的转化率B%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Q<0  (填<、>、=),c点v(正)=v(逆)(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