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B.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C.沼气是可再生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
D.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分析 A、煤液化是把固体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B、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C、沼气可以再生;通过人为加工获得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D、根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而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和水、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液化是把固体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聚乙烯塑料中已无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
C、沼气可以通过植物秸秆的发酵再生;通过人为加工获得的能源为二次能源,电能是通过燃煤或水能或风能等转化而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C正确;
D、根据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判断,蛋白质在人体内酶物质的作用下,先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其中一部分氧化成尿酸、尿素、二氧化碳、水,另一部分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煤的液化、石油的分馏、聚乙烯塑料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甲气体可发生如下变化:甲气体$\frac{\underline{\;\;△\;\;}}{\;}$乙气体$\frac{\underline{\;\;△\;\;}}{\;}$丙气体$\frac{\underline{\;CuO\;}}{△}$乙气体=丁固体.则甲、乙、丙、丁分别为(  )
A.CO2、CO、O2、CaOB.O2、CO、CO2、CaCO3C.O2、CO2、CO、CaCO3D.CO、CO2、O2、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V1mL1.0mol/LNaOH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HCl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和热能可以相互转化
C.HCl溶液的浓度大于1.0mol/L
D.该实验表明当V1=30mL恰好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YZ
NaOH溶液Al(OH)3稀硫酸
KOH溶液SiO2浓盐酸
O2N2H2
FeCl3溶液Cu浓硝酸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SO2和NO都是大气污染物通过吸收工业尾气SO2和NO,可以变“废”为宝.下面是一种吸收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I中发生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2)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H2O+Ce4+=Ce3++NO2-+2H+,NO+2H2O+3Ce4+=3Ce3++NO3-+4H+
①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
②酸性介质中,NaNO2可以和KI反应,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的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加水稀释B.加入KCl固体
C.加入饱和FeCl3溶液D.减少Fe(SCN)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硅元素有28Si、29Si、30Si三种同位素,硅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8.1,自然界中28Si的原子百分数为92%,则28Si与30Si的原子个数比为(  )
A.3:5B.3:1C.2:3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个NH3含有4个原子,1mol NH3含有2.408×1024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取500mL硫酸铵、硫酸钠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加热,收集到a L干燥气体(标准状况下),过滤、洗涤、烘干、称重,得固体质量为w g,根据数据计算该溶液中c(Na+)为(  )
A.($\frac{w}{233}$-$\frac{a}{44.8}$)mol•L-1B.($\frac{w}{233}$-$\frac{a}{22.4}$)mol•L-1
C.4($\frac{w}{233}$-$\frac{a}{22.4}$)mol•L-1D.4($\frac{w}{233}$-$\frac{a}{44.8}$)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