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
精英家教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
 
,丙中的现象是
 
,丁中的现象是
 
,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
 
(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分析:(1)次氯酸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置换碘化钾中的碘,碘遇淀粉变蓝色,由此判断实验现象,分层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2)根据针头的作用判断压强的大小,气体的压强有利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
(3)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水、氯气,注意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
解答:解:(1)利用图所示装置制备Cl2,制得的Cl2通过浓H2SO4(甲中)干燥Cl2,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Cl2与干红布条不反应(乙中),没有次氯酸生成,所以有色布条不褪色;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起漂白作用,所以丙中红色布条褪色;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单质,CCl4萃取碘单质,溶液分层(丁中)下层是I2的CCl4溶液,所以丁中的现象是下层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湿润的红布条褪色;下层CCl4层呈紫红色;分液;
(2)利用针头的橡皮管连接后,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下,
故答案为:p1=p2;有利于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
(3)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盐酸、二氯化锰拆成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  
.
 
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l-
  △  
.
 
Mn2++Cl2↑+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取、性质及次氯酸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的步骤是:先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易错的题是(1)题中丁的现象,很多同学可能填写溶液变蓝色,忽视了图片中溶液的分层,实际有萃取实验存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李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学.
精英家教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
 
  丙中的现象是
 
甲的作用是
 
    己的作用是
 

(2)写出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漂白液在生活中消毒杀菌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高考总复习全解 化学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人教实验版) 人教实验版 题型:058

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李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

(3)烧瓶内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已知氯气与冷水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①你认为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什么物质?②试用实验验证你的推论,写出操作方法、假设和推论.

①________;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李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