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晶体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frac{\underline{\;\;△\;\;}}{\;}$Cu2++2NO2↑+2H2O;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u、Pt.
(2)第②步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使用H2O2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调节pH的目的是使Fe3+、Al3+生成沉淀生成沉淀.
(3)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甲方案不可行,原因是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
(4)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Mr=250)含量.取a g 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mol/L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frac{cmol/L×b×10{\;}^{-3}L×250g•mol{\;}^{-1}×5}{ag}$×100%.

分析 金属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浓硝酸混合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而Au、Pt不反应,所以滤渣1 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Fe3+,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为Fe3+,该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物污染,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形成沉淀.所以滤液2的成分是Cu2+,经蒸发结晶可得到CuSO4•5H2O晶体,滤渣2的成分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在滤渣中加NaOH,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2,再在滤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
(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 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
(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且被还原为水,无杂质无污染;可以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易于沉淀除去,调节溶液PH目的是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为Fe3+,该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物污染;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形成沉淀.所以滤液2的成分是Cu2+,滤渣2的成分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
(3)依据实验方案过程分析制备晶体中是否含有杂质,使用的试剂作用,原料的利用率,原子利用率因素分析判断;
(4)依据滴定实验和反应离子方程式计算得到.

解答 解:(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frac{\underline{\;\;△\;\;}}{\;}$Cu2++2NO2↑+2H2O,Au、Pt和酸不反应,所以是滤渣;
故答案为:Cu+4H++2NO3-$\frac{\underline{\;\;△\;\;}}{\;}$Cu2++2NO2↑+2H2O,Au、Pt;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做氧化剂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节溶液PH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和滤液硫酸铜,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无污染;Fe3+、Al3+生成沉淀;
(3)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丙三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甲;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
(4)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铜离子物质的量和标准液物质的量相同=cmol/L×b×10-3L=bc×10-3mol;依据元素守恒得到:
则20ml溶液中含有的CuSO4•5H2O物质的量为bc×10-3mol;100ml溶液中含bc×10-3mol×5=5bc×10-3mol;
所以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frac{cmol/L×b×10{\;}^{-3}L×250g•mol{\;}^{-1}×5}{ag}$×100%,
故答案为:$\frac{cmol/L×b×10{\;}^{-3}L×250g•mol{\;}^{-1}×5}{ag}$×10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实验设计、试剂选择等知识点,明确离子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碳酸钡跟醋酸反应:BaCO3+2CH3COOH═Ba2++2CH3COO-+CO2↑+H2O
B.碳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C.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产生H2S气体:S2-+2H+═H2S↑
D.过氧化钠固体上滴加稀盐酸:2O22-+4H+═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电解CuCl2溶液产生Cl2的两电极均能用铁吗?
(2)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会有化学反应发生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下列哪些不宜加入(  )
A.硝酸银B.氯化钠C.硫酸D.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研究氨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H1<0(Ⅰ)
2NO(g)+Cl2(g)═2ClNO(g) K2△H2<0(Ⅱ)
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0.025mol,NO的转化率α1=75%.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α1(填“>”“<”或“=”),平衡常数K2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l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8SO2+2Fe2O3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Fe、S(填元素符号).
(2)实验室中用下列如图1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试写出一个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通入足量O2,将装置内的SO2和SO3排入后面的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③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 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 g,即可计算二氧化硫的转化率$\frac{\frac{m}{80}}{\frac{m}{80}+\frac{n}{233}}$×100%.
(3)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试管a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III(填“I”、“Ⅱ”或“Ⅲ”).
③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c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c(Na+)=2c(SO32-)+c(HSO3-)(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FeCl3溶液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试剂.
(1)某小组同学配制1.0mol/LFeCl3溶液的过程是:称取270.5gFeCl3•6H2O晶体,溶解于加了20mL浓盐酸的适量水中,稀释至1L.
则:配制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容量瓶外还有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1.0mol/LFeCl3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该溶液中含FeCl3的质量分数为14.5%.
(2)将1.0mol/L(NH42CO3溶液加到1.0mol/LFeCl3溶液中也可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CO3+2FeCl3+3H2O=2Fe(OH)3(胶体)+3CO2↑+6NH4Cl.验证制得的分散系是胶体的方法是用一束光线照射制得的分散系,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或丁达尔效应).
(3)取少量1.0mol/LFeCl3溶液加水稀释成0.1mol/L FeCl3溶液.
实验序号操作及现象
取2mL 0.1mol/L FeCl3溶液,滴入3滴0.1mol/L 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3滴 1mol/L 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取少量ⅰ中所得溶液滴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提示: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结合实验ⅰ、ⅱ分析,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CN-被H2O2溶液氧化为SO42-,使溶液红色褪去.
②阅资料得知:Cl-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验及现象是分别取2mL0.1mol/LFeCl3溶液和2mL0.05mol/LFe2(SO43溶液,分别滴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为红色,再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H2O2溶液,FeCl3溶液褪色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同温、同压下)中Q1大于Q2(Q1、Q2为热量的数值)的是(  )
①S(g)+O2═SO2(g)△H=-Q1kJ•mol-1
  S(s)+O2(g)═SO2(g)△H=-Q2kJ•mol-1
②4Al(s)+3O2(g)═2Al2O3(s)△H=-Q1kJ•mol-1
  4Fe(s)+3O2(g)═2Fe2O3(s)△H=-Q2kJ•mol-1
③C(s)+$\frac{1}{2}$O2(g)═CO(g)△H=-Q1kJ•mol-1
  C(s)+O2(g)═CO2(g)△H=-Q2kJ•mol-1
④3H2(g)+$\frac{3}{2}$O2(g)═3H2O(l)△H=-Q1kJ•mol-1
  W(s)+$\frac{3}{2}$O2(g)═WO3(s)△H=-Q2kJ•mol-1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反应CO32-+2H+=CO2↑+H2O中的H+不能表示(  )
A.醋酸B.硫酸氢钠C.硝酸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