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高温金属陶瓷广泛应用于火箭和导弹技术中,将铝粉、石墨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煅烧:4Al+3TiO2+3C=2Al2O3+3TiC,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一种高温金属陶瓷.下列有关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TiO2是氧化剂,C、Al是还原剂
B、TiC 中钛元素为-4价
C、TiC 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每生成1mol TiC转移电子4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分析:反应4Al+3TiO2+3C=2Al2O3+3TiC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的电子数,据此分析.
解答: 解:A.反应4Al+3TiO2+3C=2Al2O3+3TiC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Ti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TiC 中C为非金属元素为-4价,钛元素为金属元素为+4价,故B错误;
C.TiC属于高温金属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反应4Al+3TiO2+3C=2Al2O3+3TiC中,4molAl失去12mol电子,生成3molTiC,则每生成1mol TiC转移电子4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电子守恒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分析与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NO2?CO2+NO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CO的浓度增大
D、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由H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压缩容器体积后颜色加深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适当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的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氯水   ②加入KMnO4溶液    ③加入NH4SCN溶液.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形成四个碳碳单键,这5个碳原子形成的是
 
结构,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
 
,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下列物质:①H2SO4、②CO2、③液态NaOH、④BaSO4、⑤NH3、⑥SO2、⑦NH3?H2O、⑧C2H5OH、⑨Cu、⑩氯化钠溶液按要求分类正确的是(  )
A、能导电的:③、⑦、⑨、⑩
B、电解质:①、③、④、⑦、⑩
C、非电解质:②、⑤、⑥、⑧、⑨
D、强电解质: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3+和Fe2+
B、1.12L气体是NO、NO2的混合气体
C、反应后溶液中c(NO3-)=0.85mol?L-1
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4g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氮元素可形成卤化物、氮化物、叠氮化物及配位化合物等许多化合物.
(1)化合物NF3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若其沸点为-129℃,则其晶体类型为
 

(2)叠氮酸(HN3)是一种弱酸,可部分电离出H+和N3-
①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
 
(各举1例).
②叠氮化物、硫氰化物都能与Fe3+、Co3+等形成配位化合物,如:Fe(SCN)3、[Co(N3)(NH35]SO4等,[Co(N3)(NH35]SO4中Co3+的配位数为
 
;FeCl3与KSCN按物质的量之比1:5反应生成的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③NaN3与KN3的结构类似,则NaN3的晶格能
 
(填“>”或“<”)KN3的晶格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