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还原剂为Fe2+,O2、Fe(OH)3均为氧化产物
B.充分反应后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
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O2,则有4 mol Na2O2被还原
D.若有4 mol Na2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6NA个电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SO2通入CuSO4和NaCl的浓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析出白色沉淀,取该沉淀分析,知其中含Cl:35.7%,Cu:64.3%,SO2在上述反应中作用是
A.酸 B.漂白剂 C.还原剂 D.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反应2SO2+O22SO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C.增大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SO2与O2能100%转化为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福建省大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4℃时,水中溶解了22.4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200m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B.所用水的体积为177.6L
C.根据题干数据,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H+HCO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C.用稀HNO3溶液FeS固体:FeS+2H+=Fe2++H2S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C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 NO3-[
B、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D、酸性溶液中:Fe2+、Al3+、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
B.C(s) +1/2O2(g) =CO(g) △H=-110.5 kJ/mol
C.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
D.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Ⅰ)某盐有原子序数处于前20的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98,其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向此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时,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盐酸时,白色沉淀消失,再滴入过量氨水,又产生白色沉淀。
(1)三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简单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该盐的化学式为 ,
(3)该盐溶液滴入少量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
(Ⅱ)某二元化合物A是一红棕色难溶物质,温度超过60℃,分解生成红色金属B和无色气体单质C,且两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将A与盐酸反应也同样产生气体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H3PO2与CuSO4溶液混合制备A,经鉴定反应后的溶液是磷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且A能在氯气中燃烧。
(1)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用H3PO2与CuSO4溶液混合制备A的反应方程式 ;
(3)写出A在氯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
(4)有人认为还有一种组成元素与A相同的二元化合物, 若此物质为离子化合物,则电子式为 ;
(5)A与盐酸能反应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H3、CO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质量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H3)>p(CO2)>p(O2) B. p(NH3)> p(O2)> p(CO2)
C. p(CO2)> p(O2)> p(NH3) D. p(CO2)> p(NH3)> p(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