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012345
c(NO)(mol/L)1.00×10-34.50×10-42.50×10-41.50×10-41.00×10-41.00×10-4
c(CO)(mol/L)3.60×10-33.05×10-32.85×10-32.75×10-32.70×10-3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1.88×10-4mol•L-1•S-1
(2)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0 L•mol-1
(3)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T(℃)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2801.20×10-35.80×10-382
124
350124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分析 (1)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结合图表数据分析计算一氧化氮的反应速率,结合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2)依据平衡常数概念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3)①根据实验目的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则应保证浓度相同,然后相同温度时比较催化剂比表面积,相同催化剂比、表面积时比较温度;
②Ⅰ、Ⅱ温度相同,平衡不移动,但Ⅱ的速率大;Ⅲ的温度高,速率最大且平衡逆移,c(NO)增大.

解答 解:(1)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v(NO)=3.75×10-4mol/L•s:v(N2):v(NO)=1:2得到v(N2)=1.88×10-4mol/(L•s),
故答案为:1.875×10-4mol/(L•s);
(2)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NO+2CO$\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N2
起始量(mol/L) 10×10-4 3.6×10-3  0    0
变化量(mol/L) 9×10-4 9×10-4   9×10-4 4.5×10-4
平衡量(mol/L) 1×10-4 2.7×10-3 9×10-4 4.5×10-4
反应平衡常数K=$\frac{{c}^{2}(C{O}_{2})c({N}_{2})}{{c}^{2}(CO){c}^{2}(NO)}$=$\frac{(9×1{0}^{-4})^{2}×4.5×1{0}^{-4}}{(1×1{0}^{-4})^{2}×(2.7×1{0}^{-3})^{2}}$=5000 L•mol-1
故答案为:5000 L•mol-1
(3)①因Ⅰ、Ⅱ比表面积不同,则应控制温度相同,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来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
I、Ⅲ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则所有浓度应控制相同来验证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

实验
编号
T(℃)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2801.20×10-35.80×10-382
2801.20×10-35.80×10-3124
3501.20×10-35.80×10-3124
②因Ⅰ、Ⅱ温度相同,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平衡不移动,但Ⅱ的速率大,则Ⅱ先达到化学平衡,Ⅰ、Ⅱ达平衡时NO的浓度相同;
而Ⅲ的温度高,则反应速率最大且平衡逆移,即达到化学平衡时c(NO)增大,图象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化学平衡等知识,并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化学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变化,同时又注重了对高考热点的考查,是较好的一道综合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氮元素可形成卤化物、叠氮化物及络合物.
(1)NF3构型为三角锥体,沸点为-129℃,可在铜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NH3反应得到,NF3属于分子晶体,写出制备NF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3F2$\frac{\underline{\;铜\;}}{\;}$NF3+3NH4F;
(2)氢叠氮酸(HN4)是一种弱酸,它的酸性类似于醋酸,微弱电离出H+和N3-
①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N2O或CO2或CS2或BeCl2、SCN-或OCN-或CNO-(各举1例),由此可推知N3-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
②叠氮化物、氯化物能与Fe3+及Cu2+及Co3+等形成络合物,如:[Co(N3)(NH33]SO4、Fe(CH)64-,写出钴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排布式:3d 74s2;:[Co(N3)(NH33]SO4中钴的配位数为6,CN-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NO3,碱性最强的是NaOH.
(2)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F,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
(3)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高(填“高“或“低“),原因因为NH3分子间形成氢键
(4)E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6,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等,则E元素在d区.
(5)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6)画出D的核外电子排布图,这样排布遵循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7.8gNa2S和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0.1NA
C.5.6gFe与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充分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
D.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现象与推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现象结论
ACl2、S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均褪色二者均有漂白性
BCO2、SO2分别通入Ba(NO32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弱酸不能制强酸
C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D将钾、钠分别放入装有煤油的试管中,二者均下沉到试管底部钾、钠的密度都比煤油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下列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顺序是(  )
A.HNO3、FeSO4;Fe2(SO43、Fe(NO33、N2OB.Fe2(SO43、N2O;FeSO4、HNO3、Fe(NO33
C.HNO3、Fe2(SO43;FeSO4、Fe(NO33、N2OD.FeSO4、Fe(NO33;Fe2(SO43、HNO3、N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a、b、c、d、e分别为MgC12、KHSO4、KOH、NaHCO3、A1C1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
①a能与其它4种溶液反应,且a与c、e反应时有明显现象;
②b与d反应只产生气泡;
③e只能与a反应;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a一定是KOHB.c一定是A1C13C.e一定是MgC12D.b一定是KH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出现了中国自己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它是以铂作电极,硫酸溶液作电解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H2-2e-═2H+
(2)该电池工作中,SO42-移向A极(填“A”或“B”)
(3)溶液的PH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氢氧化镁广泛用作阻燃剂和填充剂.以白云石(化学式: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根据流程图,白云石“轻烧”分解的化学反应式是MgCO3==MgO+CO2↑.
(2)“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度快且充分.
(3)加入氨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检验Mg(OH)2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4)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42SO4、NH3
(5)传统工艺是将白云石高温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提取,而该工艺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其优点是减少能源消耗,便于分离出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