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 B.砹位于第七周期第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氯化氢 | C.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强 | 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 | X | ||||||||||||||||||||||||||||||||||||||||||||||||||||||||
| Y | | ||||||||||||||||||||||||||||||||||||||||||||||||||||||||
Z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共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案一:学生甲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 方案二:学生乙用稀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实验方案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是方案 。 (2)学生乙在实验中取了一段黑色的镁带,投入稀盐酸中,现象不十分明显,请分析原因 。 (3)学生内另辟蹊径,不用镁、铝的单质,而用镁、铝的可溶盐及一些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实验也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述学生丙用的是什么方法? (Ⅱ)学生丁设计了下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他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1)A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与E的氢化物分子构型都是V型。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以分别与B、C、D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 (1)C的元素符号是 ;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B与D一般情况下可形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假若现在科学家制出另一种直线型气态化合物B2D2分子,且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B2D2电子式为 ,其固体时的晶体类型是 。 (3)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气态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的热量,生成1mol C≡C放出942KJ热量。试写出由N4气态分子变成N2气态分子的热化学方程式: 。 (4)某盐的性质与类似,是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因分步水解而呈弱酸性。 ①盐显酸性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写出足量金属镁加入盐的溶液中产生H2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溴代烃A(C4H9Br)经水解后再氧化可得到有机物B ,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经水解得到有机物C ,B 和C 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D,则D的同分异构体最多有(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常温下,为使0.1 mol/L M 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已知X、Y、Z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