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氧化还原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通入22.4 L SO2参加反应时,有2NA个电子发生转移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氧化还原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放入250 mL、1.8 mol·L-1的HNO3溶液中,当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12 L NO(HNO3的还原产物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应为
A.300 mL B.400 mL C.450 mL D.50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氧化还原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mol FeS与b mol Fe3O4投入到V L 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只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是Fe(NO3)3和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
A.(a+3b) mol
B.
C.
D.(cV-3a-9b)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氨及铵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制备乙酸乙酯
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
D.装置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氨及铵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铜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
B.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钠在水面上游动,同时看到烧杯内的溶液变为红色
C.如图,一段时间后给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黄色的K3[Fe(CN)6]溶液,可看到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
D.向盛有少量Mg(OH)2沉淀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可看到沉淀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氨及铵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B.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CO2、NO2、P2O5均与水反应生成酸为酸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氨及铵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的反应符合下列关系图,图中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
对于上图的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当A是正盐、X是强酸时,D是酸性氧化物
B.当X是强碱溶液时,B一定是NH3
C.B可能是单质
D.D可能是一种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氨及铵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氨及铵盐(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实验室中往往采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制备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
(2)实验室中还可以采用如图1装置(略去了夹持装置)和药品快速制备氨气:
①甲同学不明白该方法中制备氨气的原理,于是学习小组内成员展开了讨论,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氨水中的NH3·H2O分解
b.氨水中存在可逆反应:NH3·H2O +OH-,NaOH晶体使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向左移动
c.反应原理与铵盐、熟石灰制备氨气的反应原理相同
d.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使NH3·H2O分解
②乙同学取质量分数为34%的0.89 g·mL-1的浓氨水10 mL,用过量的NaOH与之混合,然后用500 mL的烧瓶收集氨气。请你计算最多可收集满标准状况下的氨气 个烧瓶。
(3)丙同学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探究。
①收集氨气时需要用干燥剂干燥,如图2,装置B中盛装的干燥剂是 。
②该同学利用图3装置,成功地完成了喷泉实验。请你简要地写出该同学操作的正确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