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共14分)(Ⅰ)某化学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表:
![]() 时间 H2O2 | 0.1 g | 0.3 g | 0.8 g |
10 mL 1.5% | 223 s | 67 s | 56 s |
10 mL 3.0% | 308 s | 109 s | 98 s |
10 mL 4.5% | 395 s | 149 s | 116 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用0.55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盐酸反应来测定中和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示实验装置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2)取50 mL NaOH溶液和50mL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平均值(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1 | 3.0 |
2 | 25.9 | 25.9 | 25.9 | 28.8 | |
3 | 26.4 | 26.2 | 26.3 | 29.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470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名称 | 托盘天平 | 小烧杯 | 坩埚钳 | 玻璃棒 | 药匙 | 量筒 |
仪器 | ![]() | ![]() | ![]() | ![]() | ![]() | ![]() |
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实验 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
2 | 27.0 | 27.4 | 27.2 | 33.3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1 NaOH溶液和0.50mol·L- 1 的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Ⅰ.配制0.50mol·L- 1 硫酸溶液
(1)若配制250 mL硫酸溶液,则须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84 g·cm- 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mL。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仪器A的名称为 ;
(3)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4)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 1) ;
(5)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下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
②近似认为0.50mol·L- 1 NaOH溶液和0.50mol·L- 1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 3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 1 。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 1 有偏差,产生此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
B.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
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原子结构模型与科学家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伏加德罗的原子学说 |
B.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
C.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
D.玻尔的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观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