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过量的CO2通入 CaCl2溶液中 | 无白色沉淀 出现 | 生成的Ca(HCO3)2 可溶于水 |
B | 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
C | 将浓氨水滴在 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 | 浓氨水呈碱性 |
D | 将SO2通入橙色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②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③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④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减弱(不考虑挥发性)
⑤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
⑥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无漂白作用
⑦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
⑧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
A.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③⑤⑥⑧ D.①③④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 )
A.肯定有Na2SO4,可能有CuSO4
B.一定有NaCl,肯定没有Na2SO4
C.一定有Na2CO3,可能有NaCl
D.可能有CaCl2,一定没有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Cl-、SO
B.Na+、Cl-、H+、ClO-
C.Na+、AlO、NO、CO
D.Na+、SO、HCO、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CO2和Si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Si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B.都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D.在高温条件下都能与C反应生成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氧化物 | 环境问题 | 主要来源 | |
A | CO2 | 酸雨 | 化石燃料的燃烧 |
B | SO2 | 光化学烟雾 | 汽车尾气的排放 |
C | NO2 | 温室效应 | 工厂废气的排放 |
D | CO | 煤气中毒 | 煤炭的不完全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化学反应:A(g) + 3B(g)===2C(g) +2D(g)来说,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 0.005mol/(L·s)
B.υ(B)= 0.6 mol/(L·min)
C.υ(C)= 0.5 mol/(L·min)
D.υ(D)= 0.45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任何化学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锌锰干电池中,锌筒是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