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u(OH)2中加入硫酸:OH-+H+===H2O
B.钠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
C. FeSO2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Fe3++2H2O+NO↑
D.Al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
pH | 2 | 4 | 6 | 6.5 | 8 | 13.5 | 14 |
腐蚀快慢 | 较快 | 慢 | 较快 | ||||
主要产物 | Fe2+ | Fe3O4 | Fe2O3 | FeO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pH<4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在pH>6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在pH>14的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4OH-+4e-===2H2O
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HCO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F-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I-、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原因解释 |
A | 将一片较薄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铝片慢慢熔化呈液滴状 | 铝表面的氧化膜致密且熔点很高,阻碍铝与氧气的接触,同时铝的熔点较低,熔化了 |
B | 将等表面积的镁条、铝片(均除去氧化膜)分别放入装有等浓度、等体积盐酸的两支试管中 | 都产生气泡,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更快 | 镁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镁更易失去电子,所以反应更快 |
C | 在打磨过的铁片上先滴一滴饱和食盐水,再滴一滴酚酞 | 液滴的外圈先出现红色 | 铁片不纯含有碳元素,铁、碳与食盐水形成原电池,溶液外圈发生吸氧腐蚀,导致c(OH-)增 大,溶液呈碱性 |
D | 取少量淀粉和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 | 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水解后没有葡萄糖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
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
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
D.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
A.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格限制。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为21 ℃,NO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②碳酸铵;③碳酸氢铵;④氯化铵;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钠。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时,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1)A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J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④中,当生成标况下2.24 L G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