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G75
A.图(a)中,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H+的浓度越来越小
B.图(b)中,Mg电极作电池的负极
C.图(c)中,发生的反应为Co+Cd2+===Cd+Co2+
D.图(d)中,K分别与M、N连接时,Fe电极均受到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解释准确的是( )
A.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的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
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C.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D.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为PbO2+4H++2e-===Pb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Fe(OH)2+Ni(OH)2。
(1)该蓄电池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下列字母)。放电时生成Fe(OH)2的质量为18 g,则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在船体镶嵌Zn块,或与该蓄电池的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
图K197
(3)以该蓄电池作电源,用如图K197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原因是(用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炼铜时,粗铜应与直流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甲同学设计如下除杂方案:
已知: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u(OH)2 | Zn(OH)2 |
开始沉淀时的pH | 2.3 | 7.5 | 5.6 | 6.2 |
完全沉淀时的pH | 3.9 | 9.7 | 6.4 | 8.0 |
则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应将方案中的pH调节到8,你认为此观点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N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3,其原理如图K183所示,其中A、B为多孔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83
A.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由B到A,电子的流向与之相反
B.电极A表面反应之一为NO-3e-+2H2O===NO+4H+
C.电极B附近的c(NO)增大
D.该电池工作时,每转移4 mol电子,生成22.4 L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对应的表述均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 ΔH=-95.6 kJ·mol-1
B.稀醋酸与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C.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5.5 kJ·mol-1
D.已知2C(s)+O2(g)===2CO(g) Δ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ΔH=-110.5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则20.0 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CaO(s) + SO2(g) + CO2(g) ΔH1=218.4 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 + 4CO2(g) ΔH2=-175.6 kJ·mol-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的浓度c(B),则反应Ⅱ的Kp=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 )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 ),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
(4)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可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5)图(a)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________。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v1>v2,请在图(b)画出反应体系中c(SO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图。
(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下图所示。
(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2NO(g)+O2(g) 2NO2(g)。在其他条件相
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3)Ⅲ中,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 N2O4(g) ΔH1 2NO2(g)N2O4(l) Δ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 B C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A。A是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B.阴极逸出气体
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D.溶液的pH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氢能是重要的新能源。储氢作为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1)氢气是清洁燃料,其燃烧产物为________。
(2)NaB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得到NaBO2,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消耗1 mol NaBH4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
(3)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g) (g)+3H2(g)。
在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其起始浓度为a mol·L-1,平衡时苯的浓度为b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
①导线中电子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用A、D表示)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____________________。(η=×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