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的配置或存放正确的是
A. 水晶瓶可存放氢氟酸
B. 水玻璃存放在胶塞细口无色玻璃瓶中
C. 绿矾溶液可长期存放,不必现用现配
D. 氯水存放在胶塞细口棕色玻璃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解决当下能源紧却问题,可大力发展冶炼铝工业
B.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黄铜
C.人类对镁的使用比铁更早,镁的合金具有质量轻、硬度较大的优点,
D.目前用量最大,使用最广的合金是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r、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H2)>p(O2)>p(Ar) B.p(O2)>p(Ar )>p(H2)
C. p(Ar)>p(H2)>p(O2) D.p(H2)>p(Ar)>p(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硅胶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C.明矾净水属于物理变化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依据所学关于电镀的原理,分析该电镀过程中可选用的电极材料为阳极: ;阴极: 。
③NaH2PO2是 (填“正盐”还是“酸式盐”),其溶液显 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
为
(3)(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
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s)+H2O(g)=CO(g)+H2(g) △H>0
B.2H2(g)+O2(g)=2H2O(1) △H<0
C. 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2)以H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下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
电解液,X和Y均为惰性电极,则:
①若a为CuSO4溶液,则电解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若电解含有0.04molCuSO4和0.04molNaCl的混合溶液400ml,当阳极产生的气体为672 mL(标准状况下)时,溶液的pH = (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大气含有的CO、氮氧化物、SO2、烟尘等污染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化学反应
原理是减少和控制雾霾天气的理论依据。
(1)CO2经常用氢氧化钠来吸收,现有0.4molCO2,若用200ml 3mol/L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溶液中的溶质及物质的量为 。
(2)CO可制做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作电解质,向两极分别充入CO和空气,工作过程中,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转化为SO42-,从而实现对SO2的处理(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O2+ 4H+=4Fe3++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
(4)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
(5)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CH3OH(l)+O2(g)= CO(g)+2H2O(g) △H= -359.8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 -556.0 kJ·mol-1
③ H2O(g)=H2O(l) △H= -44.0 kJ·mol-1
写出体现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 HA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混合后溶 液的pH |
甲 | 0.1 | 0.1 | pH=7 |
乙 | 0.12 | 0.1 | pH=7 |
丙 | 0.2 | 0.1 | pH>7 |
丁 | 0.1 | 0.1 | pH=10 |
(1)从甲组情况分析,判断HA是 (填“强酸”或“弱酸”)
某同学欲利用甲组中的一元酸HA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可选取 作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下列哪些操作会使结果偏高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HA润洗,直接装入标准酸HA
B.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D.读取酸HA体积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E.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
(2)根据乙组数据分析,乙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分析丁组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
c(Na+)-c(A-)= mol·L-1。
某同学取丁组试剂各100mL,充分反应后测得放出的热量为Q,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