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铁、铝、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铁、铝、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2)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FeCl3溶液可以蚀刻铜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___。
(3)已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铜片在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时溶液会呈蓝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化铝广泛用作有机合成和石油工业的催化剂。将铝土矿粉(主要成分为A12 03)与焦炭混合后加热并通人氯气,可得到氯化铝,同时生成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铁铝硅合金 (FexAlySiz) 粉末的组成,提出如下方案:准确称取1.46 g该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定剩余固体质量0.07 g。向滤液中滴加足量NaOH浓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得固体。再将所得固体充分加热、灼烧,得红棕色粉末1.60g,通过计算确定此合金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钴矿(含Cu0、C0203 ,Fe2O3、MgO等)用硫酸法浸出铜和钴,下图是不同还原剂对元素浸 出率的影响(硫酸浓度3 mol•L-1,温度60 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否使用还原剂对铜的浸出率影响很大
B. 用Na2SO3和NaNO2作还原剂,钴的浸出率均达98%。但工业上宜选用Na2SO3
C.加入还原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Fe3+
D.用Na2SO3作还原剂可使镁元素以单质形式析出而有较大浸出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混合酸中NO3- 物质的量为2mol•L-1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混合酸中H2SO4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丁之间存在转化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若甲为铜,丁为氯化亚铁,则乙一定是氯化铁
B.若甲为碳,丁为硅,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C.若甲为铝,丁为铁,则乙一定是氧化铁
D.若甲为镁,丁为氢气,则乙一定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室温下,抽去右图所示装置中的玻璃片,使两种气体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448L
B.装置中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04g
C.生成物中含有0.01NA个分子
D.生成物完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含有0.01 NA个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一定要预先干燥
B.可以通过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比较三种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C.根据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铝质容器储存的事实,说明常温下铝不会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D.可用蒸馏水润湿后的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KClO3+C+SKCl+CO2 ↑+SO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中C和S的质量比为3:4,则n(KClO3):n(CO2)为1:1
B.若反应中C和S的质量比为3:16,则n(KClO3):n(CO2)为2:1
C.SO2通人NaHCO3溶液产生CO2,可证明非金属性S强于C
D.KClO3与SO2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制得ClO2,可证明SO2的还原性强于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方程式不能正确解释实验事实的是
A.0.l mol·L-l CH3COOH溶液的pH >1: CH3COOHCH3COO-+H+
B.Na2 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O32- +H2OHCO3-+OH-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 +8H+ +2NO3-=3Fe2++2NO↑+4H2O
D.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s)+2Fe3+(aq)=2Fe( OH)3(s)+3Mg2+(aq)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