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 =-197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Q1=Q2=Q3 |
| B. | 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
| C. | 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
| D. | 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s)的放热大于197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D.Fe(SCN)3溶液中加入6mol/L 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起始浓度 | 甲 | 乙 | 丙 |
c(H2)/mol/L | 0.010 | 0.020 | 0.020 |
c(CO2)/mol/L | 0.010 | 0.010 | 0.020 |
| A. | 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
| B. |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
| C. | 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
| D. |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C%表示某反应物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v表示反应速率,P表示压强,t表示反应时间。下图(A)为温度一定时,压强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下图(B)为压强一定时,在不同时间C%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同时符合以下两个图像的反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 + O2 2SO3,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 = 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1.4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mol B、0.6mol C、0.8mol D、1.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 B(g) 2C(g) + 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3 mol,在前10 s 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0.6 mol B.1.2 mol C.2.4 mol D.1.8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H<0.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影响的研究.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图Ⅰ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高于甲的温度
②图Ⅱ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不移动
③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图Ⅲ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B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
| B.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
| C. |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
| D. |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
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验:
(N2O42NO2 △H > 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