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199  14207  14213  14217  14223  14225  14229  14235  14237  14243  14249  14253  14255  14259  14265  14267  14273  14277  14279  14283  14285  14289  14291  14293  14294  14295  14297  14298  14299  14301  14303  14307  14309  14313  14315  14319  14325  14327  14333  14337  14339  14343  14349  14355  14357  14363  14367  14369  14375  14379  14385  14393  203614 

科目: 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图中试剂A为_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稀HNO3溶液 ②稀盐酸 ③碳酸钙 ④Na2SiO3溶液 ⑤SiO2 
(3)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判断,元素N、C、Si 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试剂A为________;试剂B为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 C处的现象为浅黄色沉淀产生;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选做题
经研究知Cu2+对H2O2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
(1) 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检查乙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0.6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X(g)+Y(g)===nZ(g)+2W(g), 2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得以Z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则前2 min内,用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2 min末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中,Z的化学计量数n=________。
(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A(s)+2B(g) 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混合气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A的质量不再改变  D.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蓝绿色沉淀,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对沉淀组成的探究
(1)【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为Cu (OH)2
假设2:沉淀为____________
假设3: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nCuCO3·mCu(OH)2]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定性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定性实验;
(2)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________成立。
(3)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__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无水CuSO4    C.碱石灰    D.P2O5
(4)乙同学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探究】
(5)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3中固体的组成:
①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后,将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Ba(OH)2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_(填代号)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为强碱,Ca(OH)2为弱碱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3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54.2 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5.4 g,C中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为39.4 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西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分解的实验探究。经过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烧瓶A中盛有饱和NH4Cl和饱和NaNO2的混合液(常用于实验室制N2),干燥管B、G中装有碱石灰,试管D、F、I中盛有澄清石灰水。
(1)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实验时先打开活塞a,并加热烧瓶A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停止加热,关闭活塞a,实验结束前,还要打开活塞a,加热烧瓶A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定性研究
(3)试管D中出现浑浊,证明产物中有____________存在,证明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分解时产生的另一种气态产物的存在应该如何改进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残余物投入经煮沸的稀硫酸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无气体放出,取反应液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证明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__。
Ⅱ.定量分析(假定每一步反应进行完全)
(4)取7.2 g样品进行实验,测得硬质玻璃管C中残余固体2.88 g,硬质玻璃管H中固体质量减轻0.64 g,则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合作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材料: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氰化钾溶液、开水
(1)探究1:
(2)探究2:查阅文献:    
Ⅰ.苹果中含有多酚和多酚氧化酶,苹果褐变是氧气、酚类、酚氧化酶共同作用生成了醌类物质的缘故。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    
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进行如下实验验证。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3)问题与讨论:
①0.1mol·L-1的碳酸氢钠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的pH相近,亚硫酸钠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褐变会影响苹果的品质和口感,试举出家中防止削皮苹果褐变的两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已知草酸是酸性强于醋酸的二元弱酸,对应的钙盐(CaC2O4)不溶于醋酸,能溶于强酸,它还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下图是利用饱和草酸溶液与KClO3粉末在60℃时反应制得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沸点11.0℃
(1)该反应的反应原理为以下化学方程式,试配平:
___KClO3+____H2C2O4 →____KHCO3+____ClO2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C中含有NaOH、NaClO2、NaClO3等溶质,有同学说,C中还可能含有Na2CO3,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学查资料得知“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他将菠菜研磨成汁、热水浸泡、过滤得到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沉淀备用,对生成的沉淀进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CaCO3
假设2:既存在CaCO3,也存在CaC2O4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下标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1 mol/L H2SO4、0.1 mol/L HCl、0.01 mol/L KMnO4、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
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 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①②目的是____________;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西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只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⑴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 →______→ _______ 。
⑵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⑶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
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每个装置只使用一次),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⑴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后还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将C装置去掉,将导致测定结果中Cu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甲乙两个同学由于手上药品不同(玻璃仪器蒸馏水均有),甲同学有pH试纸,乙同学有锌粒,请补全两同学的方案(包括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结论):
(1)甲:①称取一定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
②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2)C中可溶性钡盐溶液X为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液体Y不能很顺利地滴下,则可如何改进:_________。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的产生原因,甲同学认为是_________,乙同学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同学在原有操作之前,先通N2一段时间。乙同学则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D。 甲、乙各自进行实验,B中现象分别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4)丙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联合试验,发现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红棕色气体。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丁同学认为丙选择的两种钡盐比较相似,于是丁在丙的基础上将B、C中的钡盐分别换成过量新制的醋酸钡溶液、Ba(AlO2)2溶液,发现B、C中均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C中沉淀为________。实验室里欲获得该沉淀,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实验目的,根据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